DeepSeek是中國一個AI公司推出的聊天工具,性能強,價格低,一下子就火了,可沒多久就被好幾個國家給屏蔽了。中方直言抗議,說這是拿國家安全當借口,搞政治化。
美國雖然沒親自下手,但它的盟友們動作可快。
加上前陣子法國和印度舉辦的AI峰會,60個國家簽了聯合聲明,美國偏偏不簽,這事串起來看,感覺就是一場科技角力的延續。
DeepSeek
中國杭州的一家初創公司,于2025年1月底推出的R1模型。這個模型在數學、編程這些任務上,能跟ChatGPT的o1比肩,但訓練成本據說才不到600萬美元,用到的Nvidia芯片也不多。
Nvidia市值蒸發不少,因為大家覺得中國AI這么高效,美國的領先地位得打問號了。
特朗普就公開說這是美國科技界的“醒鐘”,他的AI顧問David Sacks還指責DeepSeek偷了OpenAI的數據訓練模型。
當然,DeepSeek否認了,說自己是開源的,靠創新省錢。這事讓AI行業意識到,成本控制可能是未來競爭的關鍵,中國在這塊走在了前面。
好景不長,DeepSeek很快就遭到了多國限制。
最早動手的是韓國,2025年2月初,韓國政府就把DeepSeek從國家設備上禁了,理由是數據隱私問題,說它違反了韓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PIPA。
接著,丹麥議會禁止議員用DeepSeek,擔心數據泄露到國外。澳大利亞、臺灣、意大利這些地方也陸續下禁令,基本都打著國家安全的旗號。
舉例說,意大利直接將DeepSeek從應用商店下架,澳大利亞禁止聯邦設備上使用。甚至美國商務部的局級單位也在3月中旬通知員工,政府設備上禁DeepSeek。
這些國家大多是美國的盟友或伙伴,動作這么一致,但美國政府自己沒全國性禁令,只是部分機構封了。
特朗普政府在4月表示會考慮全面禁美國人用DeepSeek的所有模型,但到7月還沒落地。這就耐人尋味了,動手的不是美國,但這些禁令背后,多少有點美國的影子在推波助瀾。
中方外交部發言人直接表態,反對把國家安全概念泛化,把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中國強調,會堅定維護本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拿印度來說,它也限制了DeepSeek的使用,中方就公開指責這是不公正待遇。其實這不是孤立事件,中國AI企業像華為一樣,經常被西方國家以安全為由卡脖子。
中方抗議的點很清楚:這些禁令沒真憑實據,就憑“潛在風險”下手,明顯是針對中國科技崛起。
AI峰會
2025年2月10到11日,巴黎大皇宮開了一個AI峰會,叫AI Action Summit,由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印度總理莫迪聯合主持。
峰會主題是推動AI的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重點聊怎么讓AI惠及全球,避免少數國家壟斷。
DeepSeek的推出正好成了峰會熱點,大家都拿它舉例,說開源模型能降低門檻,讓發展中國家也玩得起AI。
結果呢,60個國家簽了聯合聲明,承諾在AI上合作,包括資金投入和標準制定。
聲明里強調要建Current AI基金會,初始資金5億美元,五年內到25億,用來支持開源工具和數據集。簽字的國家有法國、德國、印度、肯尼亞、尼日利亞這些,覆蓋歐美亞非。
還有個可持續AI聯盟,由法國、聯合國環境署和國際電信聯盟領頭,37家科技公司加入,包括Nvidia和IBM。
美國派了副總統萬斯出席,這是他上任后第一次出國,但美國沒簽那個聯合聲明。英國也跟著沒簽。萬斯在會上說,美國反對過度監管,覺得歐洲的AI法太嚴,會扼殺創新。
特朗普政府一貫的調子,就是讓AI自由發展,別管太多。這跟峰會精神有點沖突,峰會想強調全球協作,美國卻想保持領先,不愿被國際規則綁手腳。
話說回來,美國不簽,但其盟友們一個接一個在屏蔽DeepSeek,這不就間接體現了美國的態度嗎?動手的不是美國自己,而是通過盟友體系施壓。
禁止背后的原因
AI現在是國家競爭的核心,美國和中國都在砸錢。中國盡管有芯片出口管制,但DeepSeek證明了本土創新的潛力,用更少的資源干出大事。
自從特朗普上臺后,放松了對Nvidia芯片出口中國的禁令,7月15日左右,Nvidia CEO黃仁勛就說拿到批準,能賣H20芯片給中國了。
這可能是權衡的結果,一方面打壓中國AI,一方面又不想丟掉中國市場。
峰會后,禁止DeepSeek的國家沒少,韓國在4月確認DeepSeek違反數據法,正式下架。丹麥議會擴展了禁令,德國數據保護機構也要求蘋果谷歌從商店移除DeepSeek。
中方沒坐以待斃,DeepSeek在2月底就加速推出R2模型,優化了編程和多語言推理。
中國態度很明確:AI是中國戰略重點,不會讓外部壓力擋路。抗議之外,中方通過外交渠道維護權益,強調科技合作別政治化。
從大局看,這反映了AI領域的分裂。
西方擔心中國AI帶來安全風險,像DeepSeek被指推廣審查,回避敏感話題。但中國覺得這是雙標,美國的AI也沒少收集數據。
峰會想橋接差距,但美國不簽,60國雖拍板了聲明,可執行力得打折。未來AI發展,估計還會這樣拉鋸,一方面技術飛躍,一方面壁壘高筑。
結語
DeepSeek的成功,讓人看到開源模式的潛力,能讓窮國也受益,但也暴露了數據主權的痛點。
各國禁令,是怕數據“流向”中國,影響本土產業。萬斯作為美國副總統,推動美國AI不受國際約束,這跟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一脈相承。
中方抗議是捍衛企業權益,避免被孤立。
到7月,Nvidia重返中國市場,說明經濟利益有時能緩和地緣緊張。但DeepSeek的禁令還在持續,美國機構如NASA和五角大樓都封了。
這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大國競爭的縮影。60國簽字是想統一標準,美國不玩,盟友卻幫著屏蔽中國工具,中方抗議也在情理中。
參考資料:
1、韓國多個政府部門相繼宣布:屏蔽DeepSeek 觀察者網 2025-02-06
2、美媒感嘆:DeepSeek已無法被封殺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5-02-05
3、五角大樓建墻屏蔽DeepSeek網站 新浪財經 2025-01-3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