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近期加強加沙走廊的的軍事行動,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引起多國譴責。然而,卻傳出臺當局承諾捐款資助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屯墾區的健康醫療計劃,打破國際社會對于與以色列占領區互動的慣例。臺灣與以色列并無正式對外關系。專家解讀,此舉可能是為了展現與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挺以色列的戰略一致性,但也可能引發各國反彈。
綜合香港南華早報和數家以色列媒體報道,臺灣駐以色列代表李雅萍本月在參訪便雅憫地區議會(Binyamin Regional Council)期間做出捐款承諾。該區議會負責治理約旦河西岸的48個以色列屯墾區。臺灣的捐款將用于資助位于耶路撒冷以北沙阿爾便雅憫(Sha'ar Binyamin)的納納西醫療中心(Nanasi Medical Centre)。
目前以色列因加沙走廊戰爭面臨日益嚴峻的國際壓力,聯合國專家指責,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以往也有外國政府透過慈善組織等間接方式,或讓屯墾區產品進入歐盟市場而與被占領區產生聯系,盡管歐盟明令禁止與其貿易,而臺灣似乎是第一個對以色列屯墾區提供直接金援的。
約旦河西岸于1967年中東戰爭后被以色列占領,根據1990年代的“奧斯陸協議」”該地區被劃分為3個行政區,由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分別或共同管理。其中沙阿爾便雅憫(Sha'ar Binyamin)所屬的C區,原本以色列承諾將逐步移交給巴勒斯坦管理,但至今仍由以色列當局控制。
比利時魯汶大學國際法教授赫南德茲(Gleider Hernández)指出,臺灣的這筆捐款可能會被視為默許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存在,違反國際法。依據聯合國國際法院(ICJ)2024年的咨詢意見,所有國家或地區都有義務阻止與以色列占領區維持貿易與投資關系。
赫南德茲續指,即使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等以色列的堅定盟友,甚至特朗普執政時期的美國,都未曾正式承認以色列對約旦河西岸與加沙走廊的主權,而臺當局的捐款跨越了從單純的間接資助,例如允許私人捐款,或資助以色列的公共機構,進而間接鞏固屯墾區的存在,走向直接資助。
赫南德茲提醒,既然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領土(OPT)建立屯墾區的行為已違反國際法,這確實是一個“罕見的發展”。臺灣的捐款承諾可能對其爭取國際支持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在對巴勒斯坦抱持同情態度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與歐洲國家之間。
以色列賴赫曼大學阿巴埃班國際外交研究所(Abba Eban Institute for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t Reichman University)亞洲政策項目主任阿夫特曼(Gedaliah Afterman)推測,臺當局此舉可能是為了展現與美國極右派挺以勢力的戰略一致性。
對此,李雅萍并未正面回應臺灣為何選擇資助位于以色列法理疆域之外的屯墾區醫療設施,僅表示臺灣的具體捐款金額仍在與相關單位協調中。
臺外事部門指稱,李雅萍上周六、周日前往以色列便雅憫(Binyamin)行政區轄訪,考察該區的人道與醫衛基礎建設,并就雙方醫療合作愿景廣泛交換意見。據了解,本案尚在意見交流階段,駐以色列代表處還沒承諾捐贈。
對此,藍委陳玉珍強調,以色列很有錢,臺灣卻要捐助他們,根本是劫貧濟富,目前臺灣風災、關稅危機,甚至普發現金都需要經費來安內,行政部門說普發現金1萬元要舉債,為何又有錢去捐助以色列屯墾區?這消息讓民眾相當寒心。
馬辦執行蕭旭岑也直言,臺灣沒有支援加沙走廊巴勒斯坦災民就已經說不過去了,還去支持以色列屯墾區,等于承認以色列在屯墾區的合法性,此事在國際上不能被接受,且以色列的GDP高達美金5萬4000元,臺灣僅3萬4000元,當局要說清楚,既然有錢資助以色列,為什么沒有錢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
來源:綜合兩岸媒體報道,本文由“郭茂辰海峽傳真”公眾號編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