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報道,7月1日,美國參議院以51:48的微弱優勢通過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副總統萬斯投下關鍵一票。投票過程跌宕起伏,共和黨議員出現倒戈,還經歷了馬拉松式誦讀,最終才讓法案得以通過。該法案是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的延續和升級,計劃未來10年減稅4萬億美元、削減至少1.5萬億美元支出,如今已返回眾議院,特朗普設定7月4日為最后期限,眾議院議長正爭取在此前通過法案。
特朗普(資料圖)
“大而美”法案將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的企業減稅措施永久化,企業稅率從2017年減稅前的35%永久降至21%,還延長或增加了企業在新機械、設備和研發方面的稅收優惠。同時,高收入家庭獲益匪淺,家庭從聯邦稅中扣除的州稅和地方稅數額上限從1萬美元增加到4萬美元,年收入20萬至50萬美元的家庭以及有房產的家庭是主要受益者,此外,小費和加班費也免除了聯邦所得稅。
法案減少了醫療、福利補助及“綠色補貼”等支出,聯邦醫療補助大幅削減,預計未來10年近1200萬低收入人群會失去醫療保險,食品券項目也遭削減。而在邊境安全、國防、能源生產等領域則增加了支出,傳統能源行業因廢除拜登政府多項減少能源消費條款、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減免而受益,化石燃料行業和傳統汽車制造商迎來利好。
企業獲得更寬松的稅收環境,永久化的減稅和新增的稅收優惠有助于降低成本、增加投資,提升企業競爭力。傳統能源行業擺脫了部分政策限制,能夠更自由地開展業務,有望擴大市場份額。高收入家庭憑借稅收扣除額度的提高,實際稅負降低,可支配收入增加。靠小費和加班費的群體雖受益人群比例不高,但也享受到了稅收減免。
低收入家庭深受其害,失去醫保和食品券削減讓他們的生活雪上加霜,基本生活和醫療保障受到嚴重威脅。醫護人員因醫療補助資金減少、就診量下降,行業崗位減少,未來10年醫療保健行業預計失去近50萬個工作崗位。美國國債問題愈發嚴峻,減稅措施預計未來10年增加約3萬億美元甚至更高的國債,還需支付6000億到7000億美元的額外利息,這將給子孫后代帶來沉重負擔,也可能引發經濟和美元危機。
特朗普(資料圖)
從眾議院到參議院,“大而美”法案的投票都呈現出涇渭分明的黨派劃線,民主黨和共和黨在政策理念、支持群體及利益集團訴求上存在巨大差異。民主黨反對削減醫療、福利等支出,認為法案“劫貧濟富”;共和黨則力推法案,希望通過減稅刺激經濟。這種激烈的博弈凸顯了美國政治的極化和社會的撕裂,兩黨只顧迎合各自支持者,難以達成共識,導致政策制定過程充滿艱辛,也讓美國社會的分歧進一步加深。
美國“大而美”法案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減免,對新能源車產業發展不利,而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投入巨大,技術不斷進步,產業鏈完善,這為中國新能源車企業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契機。同時,美國削減“綠色補貼”,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上步伐放緩,中國一直積極推動綠色發展,加大對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支持,在全球綠色經濟轉型中有望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
美媒指出,“大而美”法案的通過是美國在諸多領域的政策調整,可能導致美國在全球領導地位上的削弱。國內政策的極化和短視,使得美國在國際事務中難以形成統一且有影響力的聲音。在經濟領域,過度向企業和高收入群體傾斜,忽視低收入群體和公共服務,影響國內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進而削弱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話語權。在國際合作中,美國的政策變動和國內分歧也讓其盟友對美國的承諾和領導力產生懷疑,而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積極承擔責任,推動多邊合作,展現出越來越強的影響力,此消彼長之下,美國的領導權正面臨嚴峻挑戰。
特朗普(資料圖)
“大而美”法案雖已在參議院闖關成功,但在眾議院仍需努力通過。即便最終成為法律,其帶來的影響也將長期存在。美國需要應對國債增加、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福利減少等國內問題,同時在國際上要面對領導權可能喪失的局面。未來,美國能否在這些考驗中找到平衡,重新穩固其地位,還有待觀察。而中國則應抓住機遇,繼續在各領域穩步發展,提升自身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