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票之差,特朗普最終還是得逞了,然而美國媒體卻發現了不對勁,美國其實已經犯下大錯?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想必大家都聽過這句話,但是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看來,卻不是這樣,為了削減政府開支,即便是科研經費,也可以大砍一刀。
據觀察者網消息,日前,美國參議院以3票差距,通過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科研經費削減法案,大砍90億美元的科研經費。只不過,代價也很大,用美國媒體的話來說,那就是將科技領導權讓給了中國。
之所以這么講,是因為特朗普的科研政策,對美國科學界來說,堪稱一場系統性破壞。科研組織經費大幅度削減,多個項目被迫停止,比如說大名鼎鼎的NASA,科學預算從七十三億美元砍到不到四十億美元,多個深空探測項目被迫停滯,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
更致命的打擊來自人才政策。其實這些年來,美國的科研環境一直在惡化,特朗普不過是添了把火。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最近十年時間里面,已經有大約2萬名華裔科學家離開美國,而到了2025年,這一數字已經突破2.5萬。
科研經費被削減,國際合作被限制,外籍學者被污名化,美國的科研環境變得越來越單一,這就是特朗普團隊決策帶來的后果。
對比之下,中國是如何重視科學,又是怎么體現在經費中?早在2023年,中國的研發經費就已經突破7800億美元,達到美國96%的水平,而且這一數據還在穩步提升,基礎研究占比更是連續五年提升。
這種大力度的投入絕不是簡單的砸錢,而是要培養人才,培育產業鏈,從跟跑美國再到領跑。舉幾個例子,在量子計算領域,美國雖然通過法案計劃五年投入18億美元,但中國已建成全球首條量子通信干線,并在量子計算機原型機研發上實現突破。
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科研團隊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方向論文被引量全球領先;在航天領域,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火星探測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果。
人才培養方面,泰晤士最新世界大學排名顯示,中國內地94所高校上榜,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穩居全球前15。雖然美國高校依然占據前十,但科研經費的削減已開始顯現惡果,很多高校的科研因為資金問題陷入停滯。
特朗普之所以要砍科研的經費,說白了還是為了所謂的效率優先,在他看來,很多科研不產生經濟效益,是純消耗,那不好意思,就直接砍掉。但問題是,科研創新就是一個燒錢,而且是需要持續燒錢的過程,這需要國家高層能夠長久地規劃和耐心,而不是朝三暮四,朝令夕改,用錢來衡量一切的科研成果,一個果樹都需要幾年的灌溉,才能結出甜美的果實,更何況是科技樹呢?特朗普終將為他的無知吞下苦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