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不確定性,讓莫迪政府感覺被擺了一道,他們終于明白,跟著美方“反華”不僅沒有前途,還容易被特朗普出賣,美印關系開始走向反目成仇的戲碼。
(莫迪政府終于明白,跟著美國反華沒前途)
最近這段時間,美印關系出現微妙變化。當美方緩和了對華關系后,莫迪政府產生了濃濃的不安。
我們知道,美印本就是為了共同制衡中國才走到一起,其實他們之間并非沒有矛盾,只不過之前都被這個共同目標掩蓋住了。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
當前,特朗普政府正在努力緩解對華關系。當然,這不是他們主動的,而是被動的。
特朗普剛上臺之初,還是在竭盡所能地想要遏制中國發展,但是發動關稅戰和中國交手幾個回合后,他們被打服了,才不得已選擇坐下跟中方談,緩和對華關系。
這也就讓莫迪政府意識到了,跟著美國繼續“反華”似乎沒有前途了。
一方面,美國都開始緩和對華關系了,印度還站在“反華”前線做什么?
中美關系跟中印關系還不同,中印互為鄰國。美國拼命招惹中國,也是仗著中美距離遠,但印度就在中國周邊,直面著解放軍的軍事威懾。印度“反華”若是太過火,是真的要付出軍事代價的。
(特朗普的不確定性,帶給莫迪政府很大困擾)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時而對中國強硬,時而又緩和關系的不確定性,也給莫迪政府帶來了很大困擾。
他們擔心跟著美國“反華”期間,美方又開始緩和對華關系,他們就會像“小丑”一樣,很容易被美方出賣。
一位印度政客坦言,其實印度從來都沒打算冒著巨大風險對抗中國,只是為了讓美國相信“印度會反抗中國”。
現在特朗普政府開始緩和對華關系,印度也該謹慎行事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當前美國和印度都在同時緩和與中國的關系;美印關系則出現微妙變化,雙方甚至朝著反目成仇的戲碼走。
當特朗普開始緩和對華關系,美印之間也就失去了“反華”的共同話題,雙方此前被掩蓋的矛盾,也會顯現出來。
當前,擺在美印面前的就有貿易談判這道難關。
特朗普“對等關稅”的最后期限已過,美方將于8月1日起對所有沒達成協議的國家征收“對等關稅”,其中也包括了印度。
(印度國內有聲音呼吁莫迪政府學習中國對美談判)
雖然美印早早就進行了談判,但是現在仍然沒有結果。
印度國內甚至已經開始有學者建議,莫迪政府要學習中國,絕不能輕易在貿易談判問題上對美方做出讓步。
這名印度學者先是列出了中方在貿易談判中擊敗美國的6大方法,接著建議莫迪政府,借鑒中方的做法,結合自身的優勢,來制定最適合自己的談判手段。
例如,中國通過掐住稀土供應鏈的方式,讓美國做出巨大讓步。
那印度也可以通過在大宗仿制藥、疫苗生產和數字服務等方面擁有的同等優勢,引入有針對性的出口審批機制,或是針對特定目的地的許可。
在這位印度學者看來,這些領域都是印度的優勢,且是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節點,美國對此進口的依賴程度很高。
再比如,中國采取了有針對性的貿易報復和策略性讓步,沒有采取全面報復,而是有針對性地對美國政治敏感的出口領域實施精準貿易限制。
所以印度也必須在市場準入談判方面,摒棄讓步心態,要堅持嚴格的互惠框架等等。
總的來說就是,中國通過控制接觸的節奏和范圍贏得了勝利,印度現在也必須采取同樣的行動,精準、有影響力,并清晰地看待國家利益。
也就是說,若是莫迪政府想要捍衛住自己的國家利益,也少不了與美國的一場博弈。
(美印走向反目成仇?)
當前美印關系的微妙轉向,恰恰印證了西方世界里“沒有永恒合作伙伴,只有永恒利益”的法則。
莫迪政府若繼續盲從美國的戰略搖擺,不僅會淪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更可能錯失與中國合作的發展機遇。
中印作為亞洲兩大新興經濟體,本應通過務實對話化解分歧,而非被外部勢力裹挾進零和博弈的陷阱。
莫迪政府是時候清醒了,與其在“反華”火線上替人擋子彈,不如把握戰略自主權,在多極化浪潮中找到真正符合印度利益的定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