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本首相石破茂上臺以來面臨的第二次“慘敗”,也是他第二次在有關公開回應中采取了一個相似的表述——“我們收到了極其嚴厲的判決”。
2024年10月27日晚,日本國會眾議院選舉計票結果公布前,“自民黨與公明黨的執政聯盟(自公聯盟)難獲多數席位”的消息傳開,石破茂曾稱“必須謙卑而嚴肅地接受這一結果”。時隔9個月,面對國會參議院選舉的又一次歷史性慘敗,石破茂再次表示,“將從心底表達最深切的歉意”。
7月21日,雖然石破茂決定繼續留任首相,但多方政治勢力的表態依舊復雜。自石破茂上臺以來,其“反主流”特色、困窘的政治“平衡術”,以及“是否將成為最短命內閣”的預言時時凸現。此次國會參議院選舉自公聯盟的慘敗,在時隔近一年后,再次引發日本國內民眾及國際社會的質疑。
從日本國內政局到日美聯盟的未來,石破茂引領下的“東亞強國”將何去何從?令和年間,“戰后80周年”臨近,多位日本國際問題專家向南都N視頻記者指出,保守政治的路線之爭再度成為焦點。“這次選舉或許預示著日本社會撕裂結構的初現端倪。”
7月20日,在日本東京自民黨總部,日本首相、自民黨總裁石破茂為當選議員貼花。新華社發
再陷執政危機
本次國會參議院選舉圍繞改選的124席和東京選區補選的1席,總計125席展開爭奪。當地時間7月21日,選舉計票結果顯示,立憲民主黨等在野黨獲得的席位總數已達到過半席位125席,最終為126席。
排除非改選席位后,四大在野黨中,立憲民主黨獲22席,隨后依次是17席的國民民主黨、7席的維新會和3席的日本共產黨。此外,值得關注的還有民粹保守政黨參政黨,獲14席,在在野黨中排名第三。
自民黨獲39席,公明黨獲8席。自公聯盟未獲參議院過半席位。這也是自民黨自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國會眾參兩院都未能取得過半數席位。
此次國會參議院選舉的最終計票結果。
另一個更直觀的數據則是來自日本廣播協會(NHK)的民調數據。在石破內閣正式履職前的17個月里,日本民眾對內閣的不支持率呈現出相當直觀的上升趨勢,從2023年5月的31%,一路攀升至2024年9月的60%。石破內閣正式履職后,該數據一度跌至32%,但此后又逐步攀升,直至在今年7月達53%。
“這是戰后罕見的一次局面變化。可以說,這是執政聯盟近年來最為嚴峻的一次政治警訊。”日本杏林大學綜合政策學部教授劉迪向南都記者指出,此間原因并非偶發,而是積累已久。
“作為執政主體,兩黨在政治理念與政策執行層面,均出現了明顯的‘政治老化’現象。不僅未能有效應對全球秩序重構與地緣政治緊張,連通脹、少子化、社會保障等國民最關注的民生議題也缺乏實質性應對。”劉迪表示。
“對年長一代而言,他們對執政黨的治理無力感到憂慮;而對‘失落的三十年’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世代來說,執政黨的傳統話語與組織手段早已無法引發共鳴。”劉迪認為,網絡輿論崛起、價值觀變遷與代際斷層,共同促成了年輕選民對保守政治的結構性離心。
更細節的因素在于,“‘政治黑金’的丑聞讓自民黨至今仍未重獲社會民眾信任”。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進一步向南都記者解釋道,“比如,連續兩次在三重縣選區當選參議員的自民黨籍吉川有美,此次就因涉及‘政治黑金’問題而落選。”
此外,石破茂的執政成績不佳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甚至來自美國多方的意見也指出,在日本面臨經濟逆風、生活成本危機,以及迫在眉睫的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之際,石破茂一直難以激發民眾信心。
“自去年10月上臺以來,石破茂的內外成果都較為有限,特別是缺少能夠直接打動選民的成績。”陳洋指出,以日美關稅談判為例,這本有可能助選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的選情,但迄今日美已進行了7輪關稅談判,卻仍未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
“由此也使得一些日本選民對執政黨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不愿繼續將政權托付給石破茂率領的執政黨。”陳洋說。
撕裂初現端倪
來自日本各方政治勢力的聲音紛繁嘈雜。有自民黨內高層公開表示,“支持首相留任的一派和反對的一派正在激烈角力。”
當地時間7月21日凌晨,自民黨參議員青山繁晴在大阪接受采訪時表示,“石破茂首相應該真正規矩點,辭職。他就是個跛腳鴨。一個被眾參兩院元老拒絕的政府,怎么能代表日本的國家利益,與特朗普政府這樣的強勢政府談判?”同日,自民黨參議員若林洋平也在社交平臺發文稱,石破茂“根本就不適合當領導”。
也有消息指出,自民黨最高顧問麻生太郎向身邊人表示,不會允許石破茂繼續執政。而被視為“后石破時代”有力人選、曾在首相選舉中嚴重威脅石破茂的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早在為參議院選舉助選時就已表示,要“重塑自民黨的脊梁。為此我將全力奮戰”,后來被多方解讀為試圖“取石破而代之”。
2024年10月1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前排中)在東京的首相官邸率閣僚合影。新華社發
過去在首相參選的驚險選票戰中獲勝的石破茂,一直被認為與原麻生派和原安倍派的關系較差。
在勝選后組閣時,原麻生派、原茂木派、原二階派、原岸田派、原森山派成員均在閣中各得其位,唯獨缺少原安倍派成員。不僅如此,石破茂還任命曾高舉“反安倍”大旗的前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村上誠一郎出任總務大臣。村上誠一郎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對安倍晉三表達不滿,稱其搞砸財政、金融、外交等事務。
石破茂與原安倍派成員之間如履薄冰的“政治平衡術”也長期備受關注。
組閣期間,他一直在嘗試與導致前岸田政府下臺的直接原因——金權交易的腐敗丑聞“黑金”作切割,遠離受黨紀處分的數十名涉事者占比最高的原安倍派閥。而在國會眾議院選舉慘敗后,石破茂又當即表態稱,將會啟用在此次眾議院選舉中再度當選的涉及“政治黑金”議員。
雖然石破茂目前已經明確表示將繼續執政,但劉迪也向南都記者指出,當下保守政治的路線之爭再度成為焦點。
“石破茂被視為一位傾向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的政治人物,其理念與安倍晉三代表的民族保守主義路線明顯不同。也正因如此,石破茂在自民黨內長期處于邊緣地位,缺乏穩固的派閥盟友。有觀點指出,是否有新的領導人能夠繼承‘安倍路線’,并對戰后秩序、歷史認知、國防立場等作出系統性總結,將成為今后日本政治走向的重要觀察點。”劉迪說。
與此同時,來自在野黨的聲音也愈發受到關注。在此次參議院選舉結果中,多個在野黨的票數躍升,新興黨派和小黨的勢力壯大,其中以參政黨為首。
陳洋向南都記者分析稱,日本社會民眾對主流政黨的不信任感正日益加深。近年來,涉及自民黨的丑聞、日本深陷“失落的三十年”困境、物價高漲等問題,引發了日本民眾對自民黨執政能力和治理成效的不滿。
“然而,日本民眾在對自民黨日漸缺乏期待的同時,對主流在野黨也抱有失望之情。他們認為,包括立憲民主黨在內的傳統主流在野黨只會提出反對意見,卻拿不出對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事實上,近年來日本媒體的相關民調數據也反映出,無特定黨派支持率的群體數量正在增加。其結果就是,大量中間選民產生幻滅感,要么不參加投票,要么轉而支持其他政黨。 ”
此次選舉中異軍突起的參政黨,正是體現了新興政黨、小黨政策靈活、主張鮮明、抓住特定人群等特征的典型。陳洋解釋道,該黨派借助網絡平臺主打“反全球主義”“日本人優先”,吸引對現狀不滿的中老年群體。同時,在選舉期間經常通過發表極端、聳人聽聞的內容來吸引媒體和選民的關注。相比傳統政黨模糊折中,新興小黨“定位清晰”,更容易打動對特定議題敏感的選民。
“這次選舉或許預示著日本社會撕裂結構的初現端倪。”劉迪表示。
“日本丸”駛向何方
行駛于世界浪潮之上,“日本丸”究竟是隨波翻覆,還是能夠平穩前行?石破茂能否沉穩應對來自參眾兩院的重重壓力?此中的核心議題之一便是,日美聯盟將如何發展?而最急迫的疑問則是,在新的關稅談判截止日期8月1日來臨之前,石破茂能否一舉創造政績,挽救其岌岌可危的支持率?
7月21日,石破茂在記者會上明確表態:“關于美國關稅措施,我們將以‘投資而非關稅’為理念,以維護我國國家利益為根本原則,達成一項對日美雙方均有利的協議。”
連日來,為重新審視日美關稅問題,日方提出通過巨額投資和增加美國產品進口來減少貿易逆差,但尚未達成協議。隨著8月1日的最后期限臨近,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于21日早晨即刻啟程前往華盛頓,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財政部長貝森特進行談判。石破茂則提到,“希望盡快與特朗普總統直接對話,并取得明顯成果”。
2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右)與到訪的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華盛頓白宮舉行會談。新華社發
這已是赤澤第8次前往美國進行關稅談判。出發前,赤澤公開坦言,此次談判不會容易,因為日本和美國都需要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
“接下來將是一條真正的‘荊棘之路’。”石破茂稱,“我希望與其他政黨加深真誠的討論,并懷著對國家的真誠奉獻精神,投身于國家政治。”
“結合目前的情況來看,石破茂倒不至于立刻被擠下臺。”陳洋向南都記者指出,在他看來,石破茂表態繼續留任首相,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日美關稅談判迫在眉睫;第二是石破茂若下臺的話,自民黨有可能失去執政地位。
“假設石破茂辭職,那么自民黨就需要盡快舉行總裁選舉,選出新任總裁。在以往自民黨在國會‘一黨獨大’的時候,新任自民黨總裁自然而然會成為新任首相。但如今,自民黨在參眾兩院均屬于‘少數執政黨’,這就意味著新任自民黨總裁未必會順利經過國會首相指名選舉成為首相,而一旦新任首相來自在野黨,則直接意味著日本政權輪替,自民黨下野。因此,石破茂堅持留任,也是在維持自民黨執政。”陳洋指出。
“石破茂目前面臨的最主要議題還是如何確保穩定執政。經歷參議院選舉后,石破茂率領的執政黨隨時都有被在野黨聯合提交‘內閣不信任案’,進而被迫下臺的可能。在自民黨內,作為總裁的石破茂的威信和凝聚力被削弱,黨內保守派、‘反石破’勢力蠢蠢欲動。在黨外,美國關稅施壓、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的興起等,也左右著石破茂能否駕駛‘日本丸’平穩航行、乘風破浪。”
劉迪則向南都記者解釋道,“目前,日本政壇面臨的關鍵議題仍集中在以下三方面:物價上漲與通脹壓力持續對民眾日常生活造成沖擊;對美貿易與關稅談判,尤其是農產品和高科技產業領域的不對等結構亟需調整;老齡化與地方衰退問題,導致社會保障制度財政負擔日益沉重,而政治回應卻不足。”
“選舉之后,黨內外對石破茂下臺的呼聲更高。若石破茂希望穩定執政局勢,需盡快提出明確的改革路線,特別是在經濟與外交政策上做出實質性突破。但若支持率持續下滑,不排除在秋季國會召開前,出現‘提前辭職’的情勢。”劉迪指出。
出品:南都即時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肖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