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君
每一輪技術變革,都是區域洗牌的重要推動力。
這意味著,只要能夠抓住新技術風口,后發地區也能有“逆天改命”的機會。
廣西,顯然是深刻洞察了這一點。
年初,在DeepSeek火爆出圈之際,廣西“新春第一會”就公開喊話:
人工智能時代,廣西不能缺席,廣西不能落后。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在過去的半年時間里,AI熱潮迅速涌動八桂大地。
這座中西部唯一沿海省份的自我進化之路,意味深長。
01
過去幾天,AI成為廣西的“關鍵詞”,一系列與AI相關的高規格活動密集舉行:
7月19日,以“AI廣西 AI中國 AI東盟”為主題的AI賦能千行百業超級聯賽啟動儀式在南寧舉行,賽事面向中國與東盟各界敞開懷抱,頭部企業、初創團隊、科研院所、高校學子、個人開發者均可參賽,賽事規模大、時間長。
7月20日,以“AI賦能謀新篇產業協作創未來”為主題的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廣西)在南寧舉行,共促成簽約項目296個,簽約金額2173億元。
7月21日,廣西召開人工智能應用促進工作座談會,聽取今年4月人工智能賦能金融創新專題研討會以來各項工作進展情況,以及相關金融機構、科研機構和企業面向東盟人工智能發展思路及建議,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再聯系此前的一些大動作,這半年來,廣西可謂是AI賽道中,全國動靜最大、拼得最狠的地區。
今年2月,廣西邀請相關專家作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方面的輔導報告。
今年4月,廣西印發《關于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提出力爭到2027年,推動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初步建成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今年5月,京桂“人工智能+”創新合作對接會在南寧舉行。
最能反映廣西在人工智能發展上的緊迫感與行動力的一個細節是:
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展示中心,從開工到通過竣工驗收僅用了不到3個月時間。
一系列大動作和高效發力之下,“AI廣西”已初見成效:
今年1至6月,廣西全區新簽約人工智能項目90個,總投資481億元人民幣;與老撾、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共建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科大訊飛、奇安信等一批頭部和科創企業落戶廣西……
02
人工智能是當前全球最大的產業風口之一。特別是今年以來,各地在相關產業布局、政策完善上,都明顯加速。
這其中,廣西可能是第一個在行動上全面擁抱AI的省份,正如此次超級聯賽的名稱所示——AI賦能千行百業。
的確,論科創實力、人才資源、產業基礎,廣西發展AI都無明顯優勢。但是,積極利用AI為千行百業賦能,即率先推動AI應用,對廣西而言,卻是一個務實的發展方向。
在此次超級聯賽的啟動儀式上,廣西主官的一番話也展現出了非常清醒的認知:
廣西舉辦這場AI超級聯賽,我們不在乎最后這個成果多轟動,也沒指望最后創新的成果能夠像蒸汽機、像愛迪生發明燈泡那樣,在歷史上被記錄下來。
其實更重要的是,通過AI大賽,普及我們民眾AI的意識,趕上這個時代,擁抱這個時代。
換言之,要借助比賽的機會,喚醒社會的AI意識,讓各級政府、企業、民眾認識到AI的重要性——這正是學會利用AI、善用AI的第一步。
意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很多時候,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如經濟水平、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只是結果,理念、認知方面的落差,才是源頭原因。
因此,一手抓各項資源的匯聚,一手推動對AI的認知,掃除利用AI賦能千行百業的觀念阻力,精準契合了廣西當前的發展現狀。
這一點,也體現在之前廣西所確定的AI發展定位上:
北上廣深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
03
這一定位,也直接呼應了廣西在發展AI上的比較優勢。
首先是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
廣西是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門戶,是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核心節點。同時,中國—東盟信息港落戶南寧。
這種特殊區位條件,意味著面向東盟發展AI技術跨境應用(如跨境電商、多語言處理、智慧物流),廣西既有基礎,也有有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比如,可利用東盟語料、語言人才等基礎條件發展跨境數據服務、智慧口岸系統等AI應用。
其次,AI應用場景非常多元。
如廣西作為連接中國西部與東南亞的物流中樞,在智能物流、供應鏈優化、港口自動化等方面的AI應用需求迫切。
在制造業方面,汽車(柳州)、工程機械(柳工)、鋁業(百色)等傳統工業基礎雄厚,適合引入AI質檢、預測性維護、智能工廠解決方案。
文旅方面,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北部灣濱海旅游對智能導覽、客流預測、沉浸式體驗等有需求;邊境城市(如憑祥、東興)則適合試點智慧邊貿、跨境身份識別等應用。
廣西還是農業大省,也可利用智能農業裝備、病蟲害識別、產量預測等AI技術提升產業附加值。
事實上,目前已有不少AI應用已經落地。
如玉林市正推動“玉林智谷”加快成型,全力打造廣西智能裝備創新高地;柳州東盟智算中心,賀州智能終端配件等一批算力服務、智能終端領域項目相繼落地。
工業領域,南南鋁加工的AI圖像檢測系統將缺陷識別精度提升至0.2毫米;玉柴集團“黑燈工廠”通過機器人替代傳統人工,生產效率提升90%,發動機生產周期縮短80%。
跨境應用中,邁越科技的AI翻譯卡,在中國與東盟的跨境貿易和旅游中發揮作用;潤建的“曲尺大模型”、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的“中國—東盟法律大模型”通過國家備案,為深化與東盟的數字合作鋪好路……
此外,廣西也具備發展AI的成本和資源優勢。如廣西水電資源豐富,可為AI數據中心提供低成本、低碳電力,符合“東數西算”戰略導向。
這些客觀條件表明,廣西若能充分利用好區位戰略(東盟)+特色場景(制造業、農業、邊貿)+綠色算力潛力等優勢,并借力國家平臺,就有望建成面向東盟的AI應用創新高地。
04
當然,對廣西來說,搭上AI快車的重要性,可能更體現在具體的技術應用之外。
要知道,積極擁抱新技術,本身就是一種開放、創新的姿態。這對激活廣西從上至下的求新求變意識,非常重要。
在過去相當長時間的發展中,廣西可謂成也在于優渥的地理區位,“敗”也在地理區位。
正因為區位條件好,廣西歷來在發展方向上似乎面臨著非常多的原則,從而似乎呈現出一種容易“自滿”,卻又缺乏“定力”的矛盾心理。
典型如此前在對接大灣區上就搖擺不定,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錯失了前幾輪承接產業轉移的機遇。
在區域戰略布局上,也一度近乎“撒胡椒面”式缺乏重心,從而收效甚微。始終給人以一種面對大的發展機遇習慣“慢半拍”的觀感。
這一次,面對AI浪潮,廣西表現出來的果斷、高效,與此前廣西留下的印象,顯然呈現出鮮明的對比。這種態度本身,就是一種新的氣象。
揆諸現實,廣西太需要這種“新氣象”了。
GDP層面,廣西已被云南連續多年反超,且與周邊省份的差距繼續拉大;
人口方面,廣西常住人口已連續負增長,被預言將退出人口大省(5000萬人口)行列;
區域發展層面,“強省會”風口之下,首府南寧的首位度卻不升反降,至今缺乏一個強有力的龍頭城市。
甚至,第二城柳州,目前也陷入轉型困境。
這些現實都意味著,廣西必須以“等不得”的魄力,拿出“新氣象”,開拓新局面。
還要看到,積極擁抱作為新風口的AI,也是相當于給廣西鏈接新資源,找到了一條新渠道。
無論是對接象征先發地區的北上廣深,還是象征對外開放的東盟地區,廣西通過AI,都有望構建新的合作平臺,從而導入更多亟需的發展要素。
一定程度上說,廣西這一次面對AI浪潮拿出的“占先機”、“搶新機”的拼勁,也是在試圖走出過去在很多領域“一步慢、步步慢”的尷尬困境。
05
就目前來看,廣西與人工智能,這種看起來存在明顯反差的“合體”,到底能夠擦出怎樣的火花,現在斷言還為時尚早。
但之前貴州打造大數據產業的經歷,或可以參考。
同樣屬于西部欠發達省份,同樣是一馬當先“重倉”最新潮的產業,貴州成功發力大數據產業,讓這個落后省份在全國的“能見度”顯著提升:
2024年,貴州全省在建及投運重點數據中心48個,算力規模超過55Eflops,成為全國智算資源最多、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電子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5.3%,數字經濟增速連續9年位居全國前列。
數據顯示,2023年,貴州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42%左右。
由于在行動上先人一步,并充分利用好比較優勢,找準適合的發展路徑,貴州這個長期的欠發達省份,硬是在大數據這個競爭激烈的新興產業中為自己搶下了一席之地。
這對于開辟新的的發展動力源,提升發展信心,乃至重新塑造對外形象,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在,廣西全力擁抱AI,同樣可以給予這樣的期待。
頗為巧合的是,貴州(貴陽)的大數據和廣西的人工智能,最開始的主導者都是同一人。
廣西,能夠復制貴州的“奇跡”嗎?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