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根據《光明網》7月21日消息,日本的參議院選舉結果塵埃落定,124席對121席的席位,日本政壇格局出現了新的格局。
圖片來源網絡
在野黨陣營中,日本共產黨與立憲民主黨、維新會等攜手拿下改選席位優勢,執政聯盟的自民黨與公明黨則失去參眾兩院多數的席位。
這是自民黨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面臨的局面,首相石破茂雖表態不愿交權,但壓力已如潮水般涌來,這場變局背后,日本政壇的風向正悄然轉變,接下來又將迎來怎樣的動蕩?
美國為石破茂爭取了喘息空間
在日本參議院選舉之際,外部先出現問題,華盛頓方面已經失去了耐心,向東京方面的談判團隊發出最后通牒:8月1日為最終期限。
若日本未能在農產品市場開放問題上滿足美方訴求,其支柱產業汽車業將面臨25%的懲罰性關稅,這一關稅威脅對任何日本首相而言均構成重大壓力。
石破茂
加上之石破茂在前期談判中的立場已被國內輿論評價為“妥協”,其可操作的斡旋空間又進一步收窄。
此次關乎國家經濟走向的關鍵談判,需要團結穩定且具備執行力的政府為支撐,但恰在此時,日本政壇爆發劇烈動蕩。
石破茂
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場外部危機反而成為石破茂暫時的“保障”,黨內欲推動其卸任的勢力不得不審慎行事。
若在此時更換領導人,引發的政治混亂可能導致日本在談判中陷入更不利境地,這種“必須留任卻難以有效執政”的悖論,為他爭取到短暫喘息,但這一狀態能否持續?還未可知。
124:121執政黨出現變動
真正的變動,源于日本社會結構的深層調整,此次選舉并非單純的政黨競爭,更像是民眾通過選票進行的集體意見表達。
參議院選舉
73%的選民將“物價上漲”列為投票時的首要關注點,這一數據背后,是眾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壓力。
民眾的不滿情緒已積累多時,石破茂內閣推出每人2萬日元的補貼方案以穩定民心,但在持續的通脹壓力下,該措施作用有限,被認為缺乏實際效果。
民眾投票
民眾看到的是一個在黑金丑聞整治方面毫無進展、在地方發展上未有作為的政府,當信任基礎瓦解,政治力量的流向便會出現新的變化。
此前知名度較低的新興政黨“參政黨”成為此次選舉的突出力量,該黨避開傳統媒體,借助社交網絡,向年輕人及中低收入群體傳遞焦慮情緒與排外主張。
信息來源環球時報
“限制外國人購買土地”等主張雖簡單直接,卻成功引發民眾共鳴,使其議席從1席增至14 席,成為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傳統政治模式在民主思潮的沖擊下難以維系,民眾強烈訴求最終推動國會權力結構發生重塑,自1955年成立以來,自民黨雖歷經波折,卻首次陷入參眾兩院均未占據多數席位的困境。
信息來源新華網
選舉后,執政聯盟擁有121席,在野黨擁有124席,這一微小的席位差距,這意味著,政府提出的每項法案、每筆預算,都需與在野黨進行充分談判與利益協調,而非簡單表決通過。
若協調不當,政府運作可能陷入停滯,更為關鍵的是,自民黨的傳統支持區域,如東北和四國等保守地區,支持率大幅下降。
圖片來源網絡
在32個“一人區”的選舉中,自民黨僅獲得14席,為歷史最低,即便是東京核心選區,也有多名資深議員落選。
這并非單純的議席減少,而是其政治根基的動搖,作為執政盟友的公明黨,此次選舉議席也接近減少一半,遭遇重大挫折。
參議院選舉
盡管該黨表示將繼續與自民黨合作,但表態中附加的條件,顯示出兩黨聯盟的穩定性已出現變數,此時的自民黨,正處于多方壓力包圍之中。
黨內的反對是問題的關鍵
若說國會選舉失利是外在損傷,那么黨內的反對則是觸及根本的內在問題,選舉結果公布后,自民黨內的 “倒石派” 迅速聚集。
以前首相麻生太郎所領導的派系為核心,一股要求石破茂下臺的力量快速形成,他們明確提出,石破茂應就這場 “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政治波動” 承擔責任并辭職。
石破茂
權力重新分配的氛圍已然顯現,岸田文雄、菅義偉、林芳正、高市早苗、小泉進次郎等政治人物,紛紛在媒體關注下開展或明或暗的活動。
他們都是潛在的首相繼任者,在等待石破茂失去職位的時機,不過,黨內并非完全持同一立場,另有部分議員對此表示擔憂,他們關注的焦點是日美貿易談判這一外部 “隱患”。
圖片來源網絡
他們認為,此時罷免首相,無人能順利接手這一棘手事務、新首相若倉促上任,在與美國的談判中可能會處于更不利的地位。
由此,一種特殊的平衡狀態出現:要求追究責任的聲音與主張維持穩定的理性相互制約,使得石破茂暫時得以保留首相職位,但這種平衡只是暫時的,潛在的矛盾并未消除。
石破茂
面對來自外部、社會、國會及黨內的多重壓力,石破茂選擇了拒絕辭職這一艱難的應對方式,在新聞發布會上,他神情嚴肅,多次表明自己將 “履行職責”。
這既是一種政治立場的表達,也是一種艱難的堅持,他深知,此時辭職,就意味著要獨自承擔所有失敗的責任,以難堪的方式退出政治舞臺,他采取的唯一策略是“拖延”。
日本國會
他打算將黨內高層的人事調整推遲至9月,同時在此期間對內閣進行改組,希望通過人事變動和政策微調,為自己爭取時間,穩定當前局面并重新樹立權威。
這無疑是一場風險極高的嘗試,他陷入了一個難以化解的矛盾之中:若繼續留任,一旦關稅談判失敗,他將面臨更重的指責。
石破茂
若選擇辭職,會被指責為 “逃避責任”,還可能引發日本政壇更大的動蕩。他的堅持,更像是陷入困境后的被動固守、
在這場權力風暴的中心,所有的爭議、謀劃和壓力,最終都集中到了他身上,石破茂個人的政治前途,或許已不再是關鍵。
結語
這次選舉的關鍵在于,自民黨“一黨優位”的時代根基已松動。
這場選舉如風向標,昭示著日本政治生態的重構,石破茂的拖延策略難改頹勢,黨內權力博弈與外部談判壓力持續交織。
石破茂
無論其去留,日本政壇已站在轉折點上,未來的政治走向與國家發展,將面臨更多未知與挑戰。
參考資料
紅星新聞——2025.07.20——日本首相石破茂稱將繼續執政
紅星新聞——2025.07.20——日本參議院選舉出口民調公布!執政聯盟恐失去多數席位,首相石破茂或面臨辭職壓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