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國際貿易圈子鬧得挺大,歐盟、美國和加拿大在72小時里面接連出手,對中國相關產品和企業下手,名義上是針對俄羅斯,但實際瞄準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里的位置。歐盟27國加上美國和加拿大,正好29個國家,這波操作來得急,背景是俄烏沖突加劇,加上西方想壓縮中國在能源和原材料領域的份額。中國這邊反應快,直接表態說不撤就反制,顯示出不想被動挨打的勁頭。
先說加拿大,7月16日,他們政府宣布對進口鋼鐵加稅,特別是針對中國產品。加拿大把從中國來的鋼鐵加征25%的額外關稅,如果超過2024年的進口配額,那稅率直接上到50%。這不是頭一次,加拿大之前就調整過鋼鐵進口配額,還給中國鋼材貼標簽設限。原因呢,主要是美國那邊對加拿大鋼鋁產品加征35%的關稅,加拿大覺得壓力大,就轉頭把鍋甩給中國。
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在新聞會上說,這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避免外國鋼鐵涌進來影響本地就業和市場。加拿大鋼鐵行業反饋說,這能幫他們穩住產量,但企業也擔心成本上升。加拿大這個政策從8月1日開始執行,還擴展到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但美國例外。
緊接著7月17日,美國商務部出招,對從中國進口的陽極級石墨征收93.5%的反傾銷稅,總稅率加起來高達160%。陽極級石墨是電動車電池的核心材料,美國70%以上的石墨都靠中國進口。這項措施影響的商品價值按往年算,大概24.4億元人民幣。美國說這是因為中國存在不公平補貼,今年5月他們就啟動了反補貼調查。
商務部在文件中說,中國企業傾銷產品,損害美國本土產業。結果呢,美國電動車工廠經理得調整采購計劃,供應商聯系客戶解釋價格上漲。電動車協會還提交請愿,討論石墨短缺問題。這關稅一加,美國自家企業先疼,因為供應鏈依賴中國,成本肯定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然后7月18日,歐盟27國通過第18輪對俄羅斯的制裁方案,看似沖著俄羅斯去,但里面針對中國的東西不少。歐盟把兩家中國金融機構列入名單,限制它們和俄羅斯金融系統的合作。歐盟外交高級代表凱婭·卡拉斯說,這輪制裁是針對俄羅斯最嚴厲的打擊,目標是切斷克里姆林宮的戰爭預算。她特別提到,制裁首次針對俄羅斯在印度的石油產業,而背后的結算和服務,很多和中國金融機構有關。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強調,這制裁會持續到俄烏沖突結束,沒后門。方案還擴大了交易禁令,針對第三方金融運營商,新禁令包括禁止歐盟實體和俄羅斯影子艦隊相關的船只停靠歐盟港口。歐盟還列了26家幫助俄羅斯繞過制裁的公司,其中7家在中國。歐盟想通過這個,封堵中國和俄羅斯的經濟聯系,壓縮中國在關鍵技術節點的控制力。
這三波動作集中在72小時內,邏輯挺清楚的。一是圍繞俄烏沖突再布局,西方想借制裁俄羅斯,堵住中國潛在的支援路徑,不是單純打俄羅斯,而是借俄打中。二是應對中國在全球產業鏈的強勢,像石墨和鋼鐵,中國在新能源和基礎原材料的份額太大,他們想提高成本、轉移產能,來削弱中國的影響。三是政治上的對沖,特朗普上臺后,歐洲和加拿大得在中美間重新選邊,通過制裁換取美國在安全和經濟上的好感。但這操作風險不小,中國有完整產業鏈和龐大內需市場,在國際上地位關鍵,對中國發起經濟戰,不是零成本的事。
中國商務部和外交部反應迅速。針對加拿大鋼鐵關稅,中國批評這是保護主義,以美國為借口轉嫁產業困境,做法于理不合、于法無據、于事無補。中國發言人警告,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針對美國石墨關稅,中國說這破壞公平貿易,強調會保護企業利益。
中國駐美使館遞交抗議函。針對歐盟制裁,中國強烈反對列入中國實體,指出這違背貿易共識,對中歐合作造成損害。中國商務部說,若不取消,將啟動反制措施,堅決維護國家利益。中國還指出,歐盟制裁包里針對中國銀行和公司,是非法和無根據的,會采取決斷行動保護本國企業。
歐盟內部有分歧,一些成員國企業抱怨制裁增加成本,供應鏈中斷。歐盟委員會發布評估報告,標注調整點。加拿大鋼鐵工會集會支持關稅,但企業反饋成本上升。西方國家評估制裁效果,部分官員承認中國市場重要,轉向反思策略。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私下說,盡管美國施壓脫鉤,但中國半導體材料市場難拒絕。
中國保持堅定立場,通過多邊布局占據主動。在北京峰會,中國分發合作協議,推動區域自貿安排。中國與巴西簽署協議,加強原材料貿易。中國企業投資本土礦山,提取石墨資源。西方媒體報道制裁后果,記者采訪企業。
中國外交部定期更新立場,重申維護權益。中國推動人民幣結算,交易量增加。西方企業游說政府,提交成本報告。中國與印度合作能源,交換協議。西方反思單邊主義,在智庫會議討論多邊路徑。中國企業出口轉向新興市場,港口集裝箱裝載貨物。中國經濟韌性強,內需市場擴大。
這場較量遠沒結束。中國得做好長期準備,加強與全球南方國家合作,強化國內產業,減少對歐美依賴。誰掌握關鍵資源,誰就能主動。現在中國開始出招,西方得想想下一步怎么走。這事接地氣地說,就是貿易戰升級版,大家都想保住自家飯碗,但全球經濟連著,誰動誰都疼。歐盟想壓俄羅斯,順帶擠中國,但中國反制一出,供應鏈亂套,美國電動車貴了,加拿大鋼鐵廠也穩不住。長遠看,這推動中國自立更強,西方得掂量掂量成本。
總的看,這72小時制裁潮,是西方集體施壓,但中國反制讓局面翻轉。未來,中國必須系統準備,推動自貿安排,擺脫依賴。西方反思時,中國已占先機。這事有內涵,貿易不是零和,強壓反噬自己。接地氣點,大家都想過好日子,但這么搞,全球經濟誰都別想太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