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來自于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章標注了文獻來源和截圖,請悉知。
歐盟
美歐長達幾十年的默契,在特朗普此次執政期間被徹底打破,面對美國給出的關稅最后通牒,德國這次的回應竟然是奉陪到底!
要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次貿易爭端,更標志著曾經穩固的跨大西洋聯盟,長期以來的信任基礎正在逐步瓦解。
當歐洲不再選擇妥協,那世界格局也將因此發生改變,但德國突然強硬的背后,究竟是因為什么呢?美德之間誰又能笑到最后?
歐盟
德國的突然掀桌
臨近8月1日這最后的期限,美國也是向歐盟遞上了有關關稅的最后通牒,但誰能想到的是,就在美國以為歐洲尤其是德國會再次妥協后,后者這一次給出的回應卻無比強硬!
“如果他們想要戰爭,就會得到戰爭”
這顯然不是一次尋常的貿易摩擦,畢竟在戰后這幾十年來,跨大西洋關系一直有一套不成文的潛規則。
這就像是一份心照不宣的家庭契約:當家長的美國可以吃肉,而身份低一等的歐盟就只能喝湯。
而一直以來大家長雖然霸道,但好歹能遮風擋雨,可當“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再度響起,這個大家庭的屋頂瞬間就被砸穿了!
這句口號的真正含義是:家長不打算再管這個家了,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可以隨時拆掉承重墻拿走你的口糧。
曾經的利益默契被撕得粉碎,所謂的盟友關系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可以隨時在賬本上被劃掉的成本項。
圖源網絡
當信任的基石被抽走,宏偉的聯盟大廈只剩下一個空殼,而德國也是比誰都清楚這座屋子漏得有多厲害。
他們引以為傲的汽車、機械、化工產業,正是暴露在暴雨下最脆弱的部分,過去他們總是在美國的壓力下率先妥協,但這次他們發現退讓已經換不來安寧,只會讓屋頂的破洞越來越大。
尤其是就在德國對著漏雨的屋子發愁時,一份被驗證過的成功圖紙,竟然就這么的落在了它的面前。
德國總理默茨
這份圖紙的名字叫“中國樣本”,它的核心思想簡單又震撼,那就是短短八個字“獨立自主與自力更生”。
它用實踐證明了一件事:建立一套獨立且完備的工業體系,將經濟命脈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到底有多重要。
最關鍵的是這份圖紙經歷過最嚴苛的壓力測試,在長達數年的中美貿易摩擦中,中國非但沒有像很多人預言的那樣崩潰,反而展現出驚人的韌性。
圖源網絡
2024年上半年4.21萬億人民幣的貿易順差,就是這份圖紙最有說服力的“項目驗收報告”,所以這個樣本的沖擊力是核彈級的。
它一舉擊碎了一個流傳已久的神話:離開美國主導的全球體系,任何經濟體都無法生存。
中國的成功為焦慮的德國人提供了一個具體、可觸摸的替代方案,原來路不止一條,原來不當扈從真的可以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
汽車生產線
但需要注意的是,把德國推向強硬的與其說是中國的誘惑,倒不如說是自身的恐懼,一種比美國關稅更刺骨的恐懼——對歐盟解體的恐懼。
對于德國而言,歐盟不僅是一個經濟共同體,更是它在戰后得以重新立足世界的身份和基石,這個“家”的完整性是德國的核心利益。
直到現在這個家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德國的決策者們開始在心里反復推演:如果這次我們再次對美國妥協,犧牲掉成員國的支柱產業去換取一份屈辱的和平,那么歐盟的權威還剩下什么?
歐盟旗幟
意大利、法國以及那些東歐國家,還會相信這個聯盟能保護他們嗎?當成員們不再信任“大家長”能帶來公平,那這個家就離散伙不遠了。
所以德國這次才前所未有的強硬,本質上更是一場“自救”,它不是為了跟美國爭一日之長短,而是為了向所有歐盟成員國證明:自身有能力、也必須保護自己。
這聲“奉陪到底”,與其說是喊給美國聽的,倒不如說是喊給歐盟聽的。
圖源網絡
來自中國制勝法寶
恐懼催生了決絕,而中國的樣本則提供了方向,于是一套全新的戰略組合拳就這么被德國清晰地打了出來。
一方面是對著舊范式“亮劍”,德國一改曖昧態度直接要求歐盟委員會備好全套反擊武器庫:報復性關稅、數字服務稅、限制美國企業進入公共采購市場……
幾乎每一個工具都打向美國的痛處,姿態之決絕足以讓整個西方世界都感到意外。
德國總理默茨
而另一方面則是向著新范式“靠近”,這種靠近是戰略級的,歐洲理事會主席與歐盟委員會主席計劃在7月24日聯袂訪華,這趟旅程的政治信號遠超常規訪問。
緊接著,德國總理默茨將率領一支龐大的企業代表團年底訪華,意圖不言自明:將德國的經濟引擎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行更深度的捆綁。
這是一種極為務實的“再結盟”,它不再基于意識形態或歷史情誼,而是基于最純粹的力量計算。
德國總理默茨
當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選擇“背靠背”站在一起時,這股力量足以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對手,在做出決定前都得重新掂量一下代價。
歷史有時充滿了諷刺,最想“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美國,卻成了跨大西洋聯盟最賣力的掘墓人。
它對盟友的極限施壓,本意是榨取更多利益來鞏固自己的王座,結果卻像一個用力過猛的君主,親手扯下了自己身上的皇袍。
特朗普
它用行動告訴所有盟友承諾是可以隨時撕毀的,這就等于它親手把最忠誠的伙伴德國,推向了戰略自主的道路。
同時也親手為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中國,送上了一份證明其實力的最佳“廣告”,更親手加速了一個它最不愿看到的多極化世界的到來。
一個新牌局的輪廓,就這樣在美國的催促聲中,意外地清晰了起來。
結語
歐盟訪華、德國總理緊隨其后,以及我國多年來的寶貴經驗,這些都是德國能夠如此強硬的原因。
但最重要的是,還得是美國的自作自受,不然的話德國以及歐盟也不會這么快的看清楚美國。
圖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