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馬路——武夷路身處愚園路風貌區以南,它是上海64條“永不拓寬的道路”之一。在長寧區實施的城市更新實踐中,時尚園區、新的產業載體從街區的老弄堂、老洋房、老廠房中“長”出。今年,百歲武夷路的更新繼續,打造成為吸引年輕人和開創年輕事業的理想之地。
長寧區區長劉平在《2025夏令熱線 民生方法論》中表示,長寧將在更新中不斷打造“無邊界”的活力街區,主動探索一條科技回歸都市、回歸中心城區的長寧新路子。
01
無濾鏡,超出片
盛夏的武夷路,梧桐樹枝繁葉茂,蔥蔥綠蔭籠罩著整個街區。翡悅里已成為街區的網紅地標。老洋房、杉樹、紅磚廊道圍起的大草坪上,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穿著時尚的年輕人。
“平時也經常來這里,今天這邊就有藝術展可以看,還有一些創意市集,這邊還有好吃的甜品店,就是好吃的好玩的都可以得到滿足,關鍵是無濾鏡,超出片。”
翡悅里,原來是新中國首支股票飛樂音響廠的舊址,通過改擴建,完成老洋房保護性修繕,保留紅磚墻、挑高廠房等,融合工業遺存與現代設計,匯聚文創科創元素,成為集“辦公+商業+展演空間+公共文化空間”等復合形態的現代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地。
通過既有建筑融合改造,延續工業遺存記憶也為市民提供接地氣的公共服務。疏通歷史街區的慢行“毛細血管”再造街區功能、激發區域活力。
相距500米的武夷MIX320,是長寧對“如何將存量工業用地轉型為社區文化和商業項目”的又一個典型探索。
武夷MIX320原本也是工業廠房,通過甄別不同年代建筑,采取分級保護改造策略,在保留街區肌理基礎上轉型為社區“鄰里中心”,促成了顏值極高的智慧菜場和時尚潮店的融合,一杯咖啡和一個蔥油餅的碰撞,毫不違和。于是,這里就成了周邊企業白領大愛的社交新場景。
“周圍都是很多百年建筑,很多老洋房,還有城市書店,咖啡館,還有非常多的美食,街邊還經常會舉行快閃活動,寵物友好活動等等,來到這里工作,員工的幸福感指數非常高。”
自2017年長寧區發布城市更新方案以來,不斷通過漸進式持續更新代替大拆大建,著力提升重點區域功能形態。
從華政校園與中山公園融合開放,上生新所、中環橋下空間的煥新升級,再到愚園路和武夷路等歷史風貌街區持續“上新”,在長寧區區長劉平眼里,長寧在推進城市更新過程中,既注重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升公共空間品質,打造更多網紅場景,更希望通過“騰籠換鳥”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吸引科技回歸都市。
“我們結合區域科研院所資源,以愚園路武夷路為主軸,推進‘上海硅巷’科創街區建設,以科技創新激發老城區的新活力。目前“上海硅巷”內已集聚了西井科技、黑湖科技等800多家科技企業。”
02
百米“商機圈”
去年搬進新象限·武夷園區一幢獨棟小樓的西井科技,早已成長為全球領先的智能物流裝備與系統開發企業。一家頗有名氣的企業為何鐘愛市中心的小馬路。當被問及這個問題時,西井科技董事長譚黎敏總能給出好幾個愛上這里的理由:
“我們大量的都是海歸人才,周邊配套非常的豐富,對于他們有比較大的吸引力。另外一方面,交通和區位優勢非常方便和明顯,最快的一次我是體驗到30分鐘從公司門到機艙門,這個門到門,非常的高效。然后這幾年我們也看到科技陸續回歸中心城區,覺得這確實也是個趨勢。”
在MIX320的二層平臺俯瞰武夷路,在梧桐掩映之下,路旁的花園洋房、聯體別墅和新式里弄依次排列,街邊小店與辦公園區穿插其中。
“如今,街區內匯聚近20家美術館、畫廊、名人故居、圖書館、電影院等文化休閑場館和60余家咖啡店。”劉平說,“我們將堅持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理念,積極打造
宜居、宜游、宜創等多功能‘無邊界’的活力街區。”
時尚潮、科技范、煙火氣,周邊基礎設施完善、生活便利、交通優勢,同樣是吸引工業互聯網獨角獸——黑湖科技愛上武夷路的理由。在武夷路的3年多時間,黑湖服務的工廠數增加到3萬多家,“黑湖小工單”“黑湖智造”“黑湖供應鏈”等產品更是站在行業領先位置。
“因為我們這里距離周圍的科技企業都是以百米為計的,日常辦公的時候可能出來喝杯咖啡的功夫,就和周圍的企業生態伙伴把合作生意給談成了。”黑湖科技公共事務總監徐宇軒頗為自豪。
03
家門到工位的“通勤自由”
近年來,隨著上海城市更新的內涵不斷深入、形式不斷豐富,一條路的更新已經不是新鮮事。而武夷路卻在眾多道路中走出了自己的探索路徑,在一個街區上探索城市更新的“N種可能”。
放眼武夷路,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呈現發展的連續性、多樣性和豐富性,無論是生活、工作、消費還是文化體驗,都能在這里找到對應的承載空間。但建筑不同、人群多元、需求不一,決定了武夷路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區域、不同的項目、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條件,“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于是,飛樂廠地塊、武夷路304/320地塊、武夷路333號地塊、武夷路155號地塊,通過有機更新,分別蛻變為如今各具特色的翡悅里、MIX320、黑湖科技和儀電新象限園區。這樣一種更新,使得區域的形態變化與功能變化同步、與產業升級同步,與吸引人才同步。
“我們希望工作、生活、居住都能夠在這樣一個比較小范圍的尺度里面,實現比較完美的融合。”劉平說,
為推動科技創新與城市更新相互賦能,將繼續主動探索一條科技回歸都市、回歸中心城區的長寧新路子。
(公寓 設計意向,僅供參考)
為進一步增加“上海硅巷”對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提升科創街區的職住平衡水平, 今年,武夷路將挖潛沿線人才公寓資源,縮短“從家門到工位”的時間,讓通勤族們告別“舟車勞頓”,吸引更多年輕人在此開創年輕事業。
(公寓 設計意向,僅供參考)
在現有晨飛、晨薈等人才公寓的基礎上,長寧正在梳理潛力空間資源,通過深度城市更新,提升配套居住生活服務質量。
對已經完成征收的一級舊里等房屋資源,將在保持空間的歷史風貌、肌理效果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活化利用,打造成多種類型的人才公寓,讓青年才俊們可以在梧桐樹下步行上下班。
劉平表示,“長寧將推動‘上海硅巷’科創街區內實現‘梧桐樹下寫代碼,風貌區內搞科研,咖啡館里開晨會,煙火氣中聊創新’的美好場景,打造成為年輕人和開創年輕事業的理想之地。”
資料:話匣子
編輯:竺嘉茹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