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岱岳區祝陽鎮東大官村,曾經因照顧家庭無法外出打工的村民,在家門口的制衣廠上起了班;
在泰山區上高街道學苑社區學府春天桃李園小區,物業公司成了居民們的貼心管家;
在天寶鎮西羊舍村,商會成為返鄉創業人員、村致富能手的實訓基地;
這些場景,得益于今年我市創新實施的新興領域黨建“百新聯百居”行動。首批132家來自新興領域的有關非公企業、行業協會商會、社工機構、公益組織等,與社區(村)聯手探索創優新興領域黨建、賦能基層治理的新路子,通過黨建引領、多元參與,協同共治、雙向賦能,將分散的社會資源與群眾訴求、企業需要精準對接,“共建共治共享”在我市多地落地開花。
村民在金輝制衣車間加工服裝。
核心在“聯” 精髓在“共”
一大早,祝陽鎮東大官村的村民徐曉云把孩子送到學校后,來到村里的泰安市金輝制衣有限公司的服裝車間上班。
徐曉云家里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丈夫長年在外打工,這樣的家庭情況使她無法長期外出工作。
“今年聽說村里要建服裝車間,我第一個報了名。”徐曉云說,現在每個月到手1000多元工資,車間里還裝上了空調,技術員手把手教技術,“現在我也是個技術工了。”
這個服裝車間正是“百新聯百居”的成果之一。
東大官村是典型的農業村,年輕勞動力外流較多,種地收入有限,村集體經濟發展基礎比較薄弱。
“‘百新聯百居’行動啟動后,我們村黨支部和金輝制衣黨支部結成了共建單位。經過商討發現,他們缺穩定的工人,我們缺能讓村民增收的門路。”東大官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張和良說,“一商量,感覺‘車間建在村里’這事兒能成。”
雙方一拍即合,說干就干。東大官村出資20萬元建設500平方米服裝加工車間、購買設備,金輝制衣公司提供技術和訂單,50余名村民報名入職。
“村里的車間”就這樣建了起來。
張和良說他們算過這筆賬,村民利用農閑時間干活,按件計酬,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村集體還能從車間租金和訂單分成里每年多收入3萬塊,“這錢花得值!”
村企聯合也為金輝制衣公司解決了招工難題。
“我們企業主要做外貿服裝加工,這幾年訂單量漲得快,但招工一直是個難題。年輕工人嫌工廠離家遠、不自由,有經驗的熟練工又不好培養。”泰安市金輝制衣有限公司經理白秀蕓說,和東大官村黨支部聯合建車間,給他們帶去了用工穩定、管理成本降低、社會效益提升等多個好處,“企業與鄉村共生共榮”成為可能。
在新泰,這樣良性、科學的聯建機制同樣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新泰市泉溝鎮孫家莊村利用其豐富的土地和勞動力資源,由泰安市鐵鏊子健康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和市場渠道,雙方共同新建了食品生產車間,解決村民就業和企業用工難題。
“‘百新聯百居’行動,核心在‘聯’,精髓在‘共’,通過打造科學有效的聯建機制,推動新興領域組織深度融入基層治理網絡,實現雙向賦能。”市委社會工作部一科科長張智勇說。
多元協同 惠及群眾
“百新聯百居”行動實施以來,有效破解了基層治理資源不足、服務不優、參與不夠等難題,群眾的“小急難”問題得到解決,新興領域組織的社會形象得到提升,形成多方共贏局面。
在學府春天桃李園小區,一封封居民手寫的感謝信貼在小區綠漫云物業辦公室的墻上,信中提到的都是物業工作人員如何為居民提供貼心服務的故事。
學府春天桃李園小區雖然是新建小區,但物業公司經理李寧介紹,該小區老年人居多,面對這一情況,社區和物業需要提供更加適老化的服務。
“前段時間我在外地看孩子,我老伴獨自在家。有一天,我給老伴打了十幾個電話都沒接,很不放心,于是聯系了物業管家耿曉彤。她當時已經下班了,但還是騎著電動車趕回了小區。她敲開我家的門看到我老伴很安全后,給我回電話報了平安。”小區6號樓居民王女士的感謝信就是其中一封,她在信中感謝小區物業工作人員為居民提供的暖心服務。在小區里,像王女士信中提到的故事還有很多。
綠漫云物業是“百新聯百居”行動首批132家“兩新”組織之一,與泰山區上高街道學苑社區聯建共建,為學府春天桃李園小區居民提供更加精準、優質的服務。
“學苑社區為有特殊需求的業主建立專門的檔案,設置24小時服務熱線,物業與社區共享信息,定期開展電話、上門訪問活動,安保人員24小時巡邏,保障居民安全和健康。”李寧說,物業與社區雙向融入,關注居民訴求,陸續解決了供暖、活動場地不足等關乎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
小區內,大片嫩綠的草坪被修剪得整整齊齊,公共休息長廊被打造成居民的“讀書角”,運動區的乒乓球聲此起彼伏……“這個小區環境干凈整潔,物業管家隨叫隨到,工作人員對我們老人關懷備至,我們在這里住得特別安心,幸福感滿滿。”小區居民孔令軍對社區和物業的服務大加贊賞。
學苑社區從社區選派3名優秀社區專職工作者參與綠漫云物業的日常服務管理,并聘請物業優秀員工擔任社區網格員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等。學苑社區黨委書記孟慶征說,這種“雙培雙帶”行動既能提升物業融入基層治理的能力,又能提升社區的群眾工作能力。
“百新聯百居”打破了傳統的行政單一主導模式,成功將市場主體、社會力量引入基層治理體系,推動形成了黨組織領導下的多元協同治理新格局,為基層治理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黨建賦能 深化實踐
實施“百新聯百居”行動,是新形勢下新興領域黨建融入基層治理的積極探索和生動實踐,堅持黨的領導是深入實施行動的根本保證。
在泰安高新區北集坡街道,龍潭社區與蒙牛乳業泰安有限責任公司聯建共建后,建立“黨建資源共享、組織共建互促”工作機制。雙方共同舉辦黨組織活動,社區邀請企業黨員參與主題黨日、志愿服務活動,企業邀請社區黨員參觀企業黨建陣地,雙方黨組織在互動交流中提升黨務工作能力。龍騰社區與泰開隔離開關有限公司圍繞“黨建引領、共建共享”理念,設置“輪值書記”,立足基層治理、產業發展,共定黨建目標、共享陣地場所、共商發展舉措、共謀產業發展,切實把黨建聯建優勢轉化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我們必須始終強化黨組織在‘聯’與‘共’中的政治引領力、組織引領力、能力帶動力、機制保障力,確保共建方向正確、運行規范、成效顯著。”市委社會工作部二科科長王志文說。
目前,“百新聯百居”行動剛剛起步,還需要持續用力,健全長效機制,激發內生動力。
天寶鎮商會與天寶鎮西羊舍村黨支部協同推進“青藍接力?雙向賦能”行動,選拔村致富能手、返鄉創業青年到商會實訓,村黨支部將商會中本村的技術能手、管理骨干納入重點培養對象,優先發展入黨。在此基礎上,雙方通過“黨員示范崗”等載體開展合作,帶動村民提升技能,助力商會技術升級,推動聯建共建從“外部輸血”向“內部造血”轉變,以“授人以漁”的方式為西羊舍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從“單兵作戰”到聯建共建,是我市深入落實新興領域黨建“雙融雙創”要求的生動體現。目前,我市正以“百新聯百居”行動為抓手,不斷推動新興領域黨建與基層治理“雙向賦能”,助力新興領域組織與社區(村)通過組織共建、文化共興、人才共育、發展共謀,構建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的發展格局。“下一步,市委社會工作部將統籌各方資源,幫助各共建單位抓好項目落地落實,推動新興領域黨建全面發展和基層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市委社會工作部三科科長宋逸飛說。
(泰安發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歡迎各界投稿,提供線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視頻。泰安新聞素材請聯系齊魯晚報泰安融媒中心,熱線電話:0538-69821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