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問老年退役軍人。 蓬溪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日前,在全國基層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思想政治工作試點推進視頻調研中,國家中心調研組負責人對蓬溪探索的退役軍人服務模式給予高度評價:“關愛幫扶很成熟、具體、有特色,特別是鄉鎮衛生院的‘榮軍病房’,用心用情,是亮點!”
這份認可,背后是四川遂寧蓬溪縣依托深厚紅色底蘊,創新打造退役軍人精準服務管理新路徑的生動實踐。
精準“把脈”分類,服務保障好
紅色熱土蘊含的忠誠信念與奉獻精神,成為蓬溪創新退役軍人服務的強大動力源泉。
退役軍人群體構成多元,需求各異。針對這一實際情況,蓬溪在大石鎮試點中首創 “分類施策、精準滴灌” 理念,摒棄“一刀切”的做法,將服務對象科學劃分為“一般”“困難”“重點”三類,建立起“村 - 鎮 - 縣”三級聯動以崗定人常態聯系工作機制,村級全面負責,鎮級負責困難及重點,縣級負責重點。
差異“對癥”施策,權益維護好
蓬溪縣整合組織、民政、人社、教育等多部門利民政策以及縣域社會機構擁軍福利,結合現行優撫政策,針對困難退役軍人群體推出近三十項優待救助政策,涵蓋醫療救助、困難幫扶、低保、特困、臨時救助、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大石鎮自開展思政工作試點以來,累計為554人次維護了醫保補助、困難兜底、惠遂保等專項幫扶權益,政策資金累計超50萬元,確保鰥寡孤獨、高齡老兵和困難服務對象基本權益得到保障,一個都不落。
穿越“起義”時空,教育管理好
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蓬溪縣利用起義事跡陳列館、紀念碑、指揮部舊址等紅色文化為媒介,在重大節假日,對退役軍人黨員、代表以及入伍新兵等對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實景+課堂+集會”的形式,讓退役軍人等群體仿佛“穿越”時空,親身體驗革命場景,深刻感悟先輩思想,接受心靈洗禮。
感恩“反哺”引導,作用發揮好
蓬溪縣激勵退役軍人“永葆本色、勇當先鋒、再建功勛”,促進“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與軍人血脈深度融合。瞄準鄉村振興主戰場,深耕“治安聯防、民生服務、文明培育”3大領域,構建“1+12+N”的志愿服務體系,采用“三統一”標準化管理體系,常態化開展“抗洪搶險”“森林防滅火”“應急處突”“銀發關懷”“高峰護校”“紅色基因進校園”等志愿服務活動。退役軍人從“被服務者”轉變為“奉獻者”,積極“反哺”社會,為地方良序發展貢獻力量。
蓬溪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人強調:“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是關鍵,我們建立了全縣覆蓋的信息數據庫,確保資源用在刀刃上。”
如今,在遂寧蓬溪,尊崇軍人的氛圍愈發濃厚。起義紀念碑下,“紅·軍·情”志愿隊旗幟飄揚;升級的服務站里,幫扶臺賬記錄溫暖;鄉鎮衛生院“榮軍病房”內,老兵享受專屬關懷。蓬溪縣在紅色熱土上淬煉出的退役軍人精準服務新模式,正以扎實成效和鮮明特色,從川中丘區走向全國視野,為新時代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貢獻蓬溪智慧。(冉體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