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果想在統一臺灣時獲取最大戰爭利益,就得有美國所謂的“代理人”參戰。
如果要比較利弊,現在統一,可能比2026或2027年統一,要有利的多。
最近的臺海局勢暗流涌動,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動作也愈發頻繁。
從關島基地擴建到菲律賓新增軍事據點,五角大樓的“代理人戰爭”布局已經昭然若現。
一旦美國試圖借臺灣、日本或菲律賓充當“炮灰”,中國的“天津模式”也將正式啟動。
看得出來,美國正在悄悄“埋雷”,但不是埋在自家地盤,而是統統埋在中國周邊。
菲律賓最近的態度就很微妙,表面上說“不選邊”,結果一轉身,美軍的“堤豐”導彈就運到了離臺灣不到200公里的地方。
而在日本那邊,美國的動作更隱蔽,琉球島上,幾個美軍彈藥庫的存量,在半年內翻了一倍。
一些駐日美軍的家屬已經開始轉移,但日本媒體基本上沒報道,甚至島內頻繁搞所謂“民防演習”,說是怕地震,其實怕的是導彈。
這種布局,擺明了不是為了“防御”。
這幾年美國嘴上說“臺海和平重要”,手上卻不斷給臺灣當局“上發條”。
什么軍售、培訓、信息共享,每一樣都不是空頭支票,更可笑的是,賴清德還真信了,拿著臺灣納稅人的錢,瘋狂采購美制軍火。
可一看采購清單,居然還有1970年代的雷達系統、二手坦克、二手護衛艦,明擺著美國就是把廢料當黃金賣。
臺軍自己人都知道這些東西沒用,搞演習的時候只能拿汽油桶和麻繩當“阻絕帶”。
有專家諷刺道,臺灣當局買的是“幻想中的抵抗”,實際上連延緩登陸都做不到。
問題是,美國不在意臺軍能不能打贏,只要臺軍能在戰爭初期拖住解放軍幾天,能把中國逼得出動主力,打出傷亡,美國就贏了。
因為美國真正想的,不是保臺灣,而是削弱中國。
削弱軍力、耗資源、壓士氣,然后再聯合國際輿論攻擊中國“暴力統一”。
就一句話:越是統一的徹底,美國就越能打信息戰,搞國際圍堵。
如果這場戲繼續按照美國的劇本走,中國被拖入臺島正面登陸戰,那就等于跳進了陷阱。
怎么辦?“天津模式”應運而生。
什么是天津模式?歷史上,解放軍攻下天津,震懾北平,一槍沒開就拿下首都。
放在今天也是一樣,如果美日菲插手臺海,那就不動臺灣,而是直接在外圍動刀。
比如,南海某個美軍前哨敢發第一炮,我方055驅逐艦加上東風導彈直接反擊,讓對手當天從海上下線。
或者,日本若從琉球島發射導彈,我方一枚精準打擊,直接讓美軍基地變成廢墟。
這樣的打法有三大好處:第一不傷害臺灣本土,不打自家人;第二,給周邊“代理人”立規矩,一戰立威;第三,直接震懾美國,讓它意識到“遙控”也要付出代價。
這叫“以外圍之戰,解內島之圍”。
其實現在國內意見兩極化,說現在統一臺灣風險太大,怕引發世界大戰,可要是真拖到2026以后,可能連“動手的機會”都沒了。
而美國現在還沒把“分布式殺傷鏈”完全部署到位,現在動手,美國的中程導彈、防空系統、衛星協調還沒閉環。
等美國部署完了,再想打就得拿出所有家底了。
臺灣社會的“抗中熱”正在冷卻,兵役延長成了笑話,臺灣年輕人在論壇上大罵臺灣制度,抗拒當兵情緒高漲。
況且美國正在全球分身乏術,中東戰火重燃,烏克蘭前線告急,白宮連軍援分配都焦頭爛額。
臺海局勢一旦焦灼,他們不一定能抽出身來。
最關鍵的是,再過幾年,臺灣芯片產業就會被美國蠶食殆盡。
臺積電如果轉移到美國,臺灣的戰略價值將急劇下降,到時候就算統一成功,也只是收回一座“空殼島”。
統一臺灣,不只是戰術問題,更是戰略、政治上的對局。
打得太狠,會被西方輿論攻擊,打得太軟,對方不會怕,唯有“天津模式”這種打法,才最符合當前局勢:不動臺灣,動圍堵臺灣的人。
毛主席曾說過說:“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敝袊y一臺灣,也得先打穿那個“看不見的圍墻”。
臺海不是孤島,它是全球戰略的交匯點,美國把棋布好了,但中國不必按他規則走。
誰要當炮灰,就讓他先變成灰,誰要遙控布局,就讓他嘗一嘗電路短路的滋味。
統一,是為了和平,不是為了戰火,但有時候,只有打贏一場仗,后面的幾十年才會安穩。
這一次,中國不是“守棋者”,而是準備翻盤的人。
參考信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