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月,東北的雪還沒融化,天氣異常寒冷,楊靖宇沒能熬過這個冬天,他在日軍和偽軍的圍攻下,在經歷了生死轉移之后,最終倒在了冰天雪地里。
殺楊靖宇的槍手叫張奚若,曾是其部下,也是一名神槍手,而下達命令的人叫岸谷隆一郎,當時擔任偽通化省警務廳長。
岸谷隆一郎找到楊靖宇后,隔著老遠不敢上前,便對身邊的張奚若說,“干掉他!”
一聲槍響,楊靖宇就倒下了。
岸谷隆一郎以為楊靖宇死了,自己就勝利了,但很快他就不這么想了,他很好奇楊靖宇斷糧五天五夜,是怎么生存的,便讓人檢查楊靖宇的尸體,發現楊靖宇身上傷痕累累,肚子里除了枯草和棉絮之外,沒有一顆糧食。
這件事著實詭異,岸谷隆一郎第一次感到心慌,自他進入中國,就以殺人如麻而著稱,但楊靖宇之死卻讓他感到害怕,并為此深受折磨。
五年之后,岸谷隆一郎就毒死妻子及子女,然后用切楊靖宇肚子的軍刀剖腹自殺。
當時,岸谷隆一郎已經升官,當上了日偽山西省省長,如此高官厚祿,前途不可限量,他卻選擇了自殺,這讓所有人都感到不解。
后來,有人找到了岸谷隆一郎的遺書,才發現了他的死不簡單,同時發現了一個他們不愿意相信的事實。
01
東三省淪陷后,楊靖宇于1932年開始在東北打游擊,后來組建了東北人民革命軍,1935年發展成為東北抗日聯軍,他是抗聯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還擔任第一路軍總指揮。
日軍每次提及楊靖宇,都會感到膽寒,因為楊靖宇率領的抗聯飄忽不定,通過游擊戰的方式,給了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楊靖宇還創造性地發明了密營,讓抗聯同志在荒郊野外有了容身之所,此外密營還是重要的物資補給站,依托密營,抗聯打了很多勝仗。
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楊靖宇帶領抗聯將士孤軍奮戰,沒有外部援助,也沒有物資補給,卻能堅守在遼闊的東北土地上,這是他的偉大之處。
1939年,日軍深感抗聯威脅巨大,為了穩固在東北的統治根基,日軍高層決定對抗聯實施大規模“清剿”。
大約在這個時候,岸谷隆一郎開始擔任偽滿洲國通化省警務廳長,他受命組建了所謂“討伐隊”,在此后兩年時間里,他糾集軍警憲特數萬人,對抗聯進行追蹤、襲擊,致使抗聯損失慘重。
然而,抗聯十分頑強,不管岸谷隆一郎怎么努力,抗聯依然在戰斗,似乎永遠無法消滅。
1940年初,楊靖宇的第一路軍只剩下200人了,卻依然能殲滅偽軍一個分隊,搶走大批糧食彈藥等物資。
岸谷隆一郎見純武力無法奏效,便開始耍陰招,他以高官厚祿作為誘餌,成功誘騙了大量抗聯將士下山投降。
比如,楊靖宇的得力助手、第一師師長程斌,他親手撫養長大的警衛排長張秀峰,以及前文提到的神槍手張奚若,等等。
在叛徒的出賣下,楊靖宇的行蹤被岸谷隆一郎知曉,岸谷隆一郎十分欣喜,連忙召集日偽軍4萬余人進行追擊。
為了抓到楊靖宇,狡猾的岸谷隆一郎發明了他自稱為“狗蠅子”的戰術,他對此解釋說:
就像狗身上的蠅子,鉆在狗身上一直不離開。不過,是些帶槍的蠅子,跟在楊的屁股后......楊的一活動,就要在雪地上留下足跡,我們這些長胡子的、威風凜凜的狗蠅子,就順著足跡叮上去。
1940年2月22日,蒙江縣保安村偽排長趙廷喜在山中偶遇楊靖宇,趙廷喜謊稱要提供幫助,卻下山向岸谷隆一郎告密,岸谷隆一郎根據他的情報,以及楊靖宇在雪地留下的腳印,成功找到了只身奮戰五晝夜的楊靖宇。
對于楊靖宇,岸谷隆一郎充滿了好奇,雖然處在不同陣營,他卻很佩服楊靖宇的能力,所以他多次派人對楊靖宇進行招降,但都被楊靖宇拒絕。
于是,岸谷隆一郎向張奚若下達了開槍命令,楊靖宇最終死在了一棵大樹前的雪地上。
楊靖宇死后,首級被偽軍割下,遺體也遭到解剖,卻一顆糧食都沒發現,有的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
很快,楊靖宇的尸檢報告就送到了岸谷隆一郎手上,報告上赫然寫著“死前五日無糧攝入,僅依賴非食品維生”一行大字,這讓他感到十分震驚,稱贊楊靖宇是“大大的英雄”。
這件事還驚動了日本高層,日本駐偽滿總務廳密令將楊靖宇的死亡報告封存,他們知道楊靖宇不是一般的抗日者,其事跡一旦曝光,可以激發無數中國人的抗日熱情,所以絕對不能外泄。
02
楊靖宇的軍事才能和愛國精神,足以讓日本人感到不安,岸谷隆一郎就對此感觸頗深,他知道日軍雖然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精神上卻一敗涂地。
楊靖宇犧牲后,首級被送到長春,關東軍699部隊長、南地區軍警憲特“討伐”司令官野副昌德見到首級后,竟然幾天幾夜睡不著,他一閉上眼睛就聽到楊靖宇的聲音:“還我頭來!還我頭來!”
野副昌德將此事告訴長岸谷隆一郎,長岸谷隆一郎也深有同感,認為楊靖宇這樣的人,必須得到足夠尊重,于是讓人找到楊靖宇的遺體,并用木頭照著楊靖宇的模樣刻了一個頭裝上,然后將楊靖宇下葬,并舉行了隆重的下葬儀式,以求心安。
此后,日軍便對楊靖宇展開了更深入的研究,比如在一次《楊靖宇討伐座談會》上,就有不少日軍將領給予楊靖宇高度評價,有人說楊靖宇“不但有武功,而且有文才”,也有人說楊靖宇“才干不一般,不是一個尋常人物可比的人”。
岸谷隆一郎沒有參加什么座談會,也沒有公開發表太多觀點,他作為殺掉楊靖宇的“功臣”,卻在楊靖宇死后不久,就陷入到了反思當中,當然他不是在思考日本入侵中國是否正義,而是中國有楊靖宇這樣的人,日本還能取勝嗎?
在岸谷隆一郎的日記中,寫著這樣一句話:敵人雖然死,我卻仿佛輸了!
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岸谷隆一郎都在失眠中度過,為了找到擊敗中國人的辦法,他開始深入研究中國抗日將士的心理,尤其是以楊靖宇為首的抗日將士。
隨著研究的深入,岸谷隆一郎開始越來越失望,尤其當日軍在中國戰場陷入戰爭泥潭后,他的這種感覺也越來越強。
盡管岸谷隆一郎對戰爭中國的信心越來越小,但不妨礙他不斷得到升遷,并且他一直在努力幫助日軍扭轉局面。
1944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遭到沉重打擊,日本的危機進一步加劇,經濟惡化,物資匱乏,已經無法支撐戰爭的進行了。
為了解決制造槍炮子彈原材料不足的問題,岸谷隆一郎干了一件大惡事,時任偽熱河省次長的他以“金屬獻納”為由,派人四處搶奪銅制品,就連承德避暑山莊珠源寺內重達207噸的宗鏡閣,都被他派人拉走熔掉了。
宗鏡閣與北京頤和園內的寶云閣都是乾隆年間鑄造的,是一對“孿生姐妹”,都是花費浩大的世界藝術珍品,卻被戰爭毀于一旦,讓人心痛不已。
03
1945年年初,岸谷隆一郎調任偽山西省省長,此時國際形勢對日本越發不利,他也開始更深入地研究中國人的抗戰心理,隨著研究越來越深,他的內心也越發受折磨。
最終,岸谷隆一郎得出一個結論:日本入侵中國就是錯誤的,中國人是不可戰勝的。
8月,日本投降前夕,在絕望中無法自拔的岸谷隆一郎決定以死贖罪,他在毒死妻子兒女之后,用切楊靖宇肚子的刀剖腹自殺。
如此高級別的官員自殺,在日本軍政界引起了巨大轟動,人們都很好奇岸谷隆一郎為何會選擇全家自殺,直到有人在他家找到了遺書,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在遺書中,岸谷隆一郎表達了對楊靖宇之死的愧疚,并對日軍發動侵華戰爭進行了反思,說只要中國有楊靖宇這樣的軍人,就絕對不會亡國:
天皇陛下發動這次侵華戰爭或許是不合適的,中國擁有像楊靖宇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國。
換言之,只要中國有楊靖宇這樣的軍人,日本就絕對無法戰勝中國!
不得不說,岸谷隆一郎的這個結論是無比正確的,但來得太晚了。
當然了,即便岸谷隆一郎早點意識到這一點,那也是無濟于事的,因為日本戰爭機器開動后,就很難停下來,他以一人之力,并不能改變什么。
不過,岸谷隆一郎的這個結論,還是讓日軍高層感到震驚,他們知道岸谷隆一郎是對的,但絕不可能承認,所以下令將相關檔案封存,并以“精神異常案例”來處理此事。
岸谷隆一郎之死,既是精神的崩潰,也是信仰的崩塌,作為侵略者的他,戰勝了楊靖宇,卻輸掉了以后的一生,他為此感到羞愧和恥辱!
岸谷隆一郎雖然死了,但關于他的故事卻沒有結束。
04
2019年10月24日下午,通化市靖宇陵園迎來了一個日本和平訪問團,他們拜謁楊靖宇墓碑并獻上花圈,同時帶來一封謝罪書,轉達了岸谷家對楊靖宇之死的愧疚,以及對和平的向往,請求得到中國人的原諒。
訪問團為首的人叫李素楨,是日中口述歷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她告訴記者,其實早在20多年前,岸谷隆一郎的侄女岸谷和就曾化名來到通化市靖宇陵園,悄悄向楊靖宇將軍謝罪。
這一次,岸谷和因為年老體邁而沒有來,卻手寫了一封請罪書讓李素楨帶來,謝罪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父輩曾殺害楊靖宇將軍,身為后代,我在二十多年前曾偷偷來通化,站在墓前自言謝罪。但是我認為,對于日本的侵略就是謝罪多少次也不夠。如今我老了,再也走不動。請替我說一聲,對不起。
這是楊靖宇墓第一次有日本戰犯親屬來謝罪,說明岸谷隆一郎對楊靖宇等抗日將士的研究成果是豐碩的,對家族后人的影響也很大,讓他們知道了日本侵華是極其錯誤的,殺害楊靖宇也是不對的。
當然了,謝罪不代表和解,只是來自劊子遲到的低頭,它也不是歷史的轉身,而是楊靖宇將士精神的直行,他雖然死在了敵寇之手,卻震碎了敵人的心靈,所以他并未失敗!
我們不會忘記仇恨,但并不拒絕中日友好,正如李素楨所講:
我們不是在宣揚仇恨,也不能把岸谷和的謝罪,作為她一個人的謝罪。雖然這種聲音在日本人里面是少數,但我覺得他們代表了正義,代表了真正進行中日友好、承認歷史的一股力量。
所以,岸谷和能謝罪是好的,也是積極的,更是對岸谷隆一郎的一種救贖,如果他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