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國軍中將唐生明卻突然走進了日軍控制的一座氣派建筑中。這一消息瞬間激起民怨:堂堂國軍中將,蔣介石的黃埔嫡系,竟公然投敵?然而這幕看似荒唐投誠背后,卻隱藏著蔣介石親自籌劃的一項驚天行動,他讓唐生明打入汪偽核心,執行一項代號“蟄伏”的特殊使命。蔣介石為何要頂著天下人罵名,讓人打入敵人的內部?又為何偏偏選中了唐生明這位以“花花公子”聞名的將領?
身出名門
要理解唐生明何以成為這枚關鍵棋子,就要先了解他的家庭,尤其是他們家那位在民國初期聲名顯赫的唐生智。
湖南唐家是真正的世家望族,根基深厚。唐生智,在民國初期叱咤風云,更曾是能與蔣介石分庭抗禮的“諸侯”,唐生智手握重兵,雄踞兩湖。
唐生明作為唐生智的幼弟,從小就是在這樣家庭的庇護中長大。大哥唐生智的身份地位無形中為唐生明鋪就了一條旁人難以企及的捷徑,也為他提供了堅實的背景。
于是在唐生明則在“唐生智的弟弟”這個身份下在國民黨內平步青云,也讓他在國民黨高層及各方勢力中異常廣闊且復雜的人際關系。
貴公子的唐生明性格豪爽,家境富裕,是出了名的瀟灑哥,他與三教九流都有往來。
更關鍵的是,唐生明與許多后來成為汪偽政權核心的人物,有著非同尋常的舊誼。所以當唐生明當了上海的時候,也是受到了熱烈歡迎。
當然如果僅僅有背景和人脈,還不足以讓蔣介石下定決心,將如此機密且風險巨大的任務交給并自己黃埔嫡系的唐生明。
創造機遇
1938年底當時日軍逼近長沙,蔣介石采納了“焦土抗戰”策略,下令在必要時焚城。而具體執行此命令的,正是時任長沙警備司令的酆悌、警備第二團團長徐昆和時任湖南省會警察局長文重孚。
然而,諷刺的由于情報翻譯錯誤,一把大火放錯地方了,長沙化為一片焦土,民怨沸騰。
為平息眾怒,蔣介石急需找替罪羊。公安局的三人被迅速槍決。而鮮為人知的是,唐生明當時正擔任常(德)桃(源)警備司令兼湖南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與區保安司令。
長沙大火后,唐生明也被卷入其中,坊間一度傳言他可能被嚴懲。
但是在湖南,唐家還是很有分量的,唐生明的大哥唐生智門生故吏遍地,所以保住唐生明還是不成問題的。
但這一事件還是讓唐生明深切體會到了在蔣介石手中,非嫡系將領的脆弱與可能被隨時犧牲的命運。
唐生智私下對朋友感嘆道:“長沙一把火,燒掉三個黃埔生……做替死鬼的滋味,不好受啊。”
在蔣介石的眼中,逃過一劫的唐生明身上已經部分具備了“戴罪立功”或“將功折罪”的色彩。
1940年,抗戰進入最艱苦的相持階段。汪精衛在日本的扶持下于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對重慶國民政府構成了巨大的政治壓力和內部瓦解威脅。
蔣介石這邊急需掌握汪偽核心內幕,獲取戰略情報,甚至策反動搖分子,瓦解敵偽力量。
戴笠的軍統特務組織雖已廣布眼線,但能真正打入汪偽最高決策層的人選,鳳毛麟角。常規的間諜滲透方式,在極司菲爾路76號嚴密防范下,成功率極低。
這種情況下,唐生明這樣一個身份足夠顯赫、投敵理由看似充分、且與汪偽高層有深厚舊交的人“主動”投靠,就顯得無比“合理”和珍貴。
唐生明作為國軍中將、唐生智之弟,這種身份背景是他絕佳的掩護,他之前的負面新聞也為他提供了“合理”的叛變動機。
蔣介石和戴笠需要的,正是這樣一位能“登堂入室”的“高級信使”。于是,蔣親自找到唐生明,向他進一步說明此行任務艱巨又重大。
唐生明也明白這一趟危機四伏,但老蔣已經把姿態低到這樣一步了,而且又有為國立功、洗刷過往的機會,加之戴笠的周密安排(包括偽造其兄唐生智登報斷絕關系的聲明以增加可信度),最終接受了這一任務。
唐生明果然不負所望。他憑借過人的交際手腕和豪爽作風,迅速贏得汪精衛、陳璧君夫婦的“信任”和好感,與周佛海更是打得火熱,稱兄道弟,很快躋身汪偽政權核心圈,官拜偽軍事委員會委員、偽江蘇省保安司令等要職。
他利用身份之便,源源不斷地將汪偽最高層的戰略部署、人事變動、與日方矛盾等絕密情報,通過秘密電臺傳回重慶。
唐生明更在戴笠的直接指揮下,成功策反了手握汪偽特工實權和財政大權的周佛海,使其成為重慶方面在汪偽心臟埋下的最大一枚棋子,此舉對瓦解汪偽政權作用巨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