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粟裕指揮蘇浙軍區在天目山地區展開運動戰,進行了三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這三次戰斗殲敵1.3萬余人,對國民黨頑固派是個巨大的打擊。
也是這場戰斗,讓粟裕正式開啟了自己的騰飛之路。
但很少有人知道,天目山戰役的背后除了粟裕,還有另一個人……
“全能”將軍韓振紀
這個隱藏在粟裕背后的將領,就是我軍的“全能”將軍韓振紀。天目山戰役的時候,韓將軍是蘇浙軍區參謀長,協助粟大將指揮了天目山戰役。
韓將軍出生于河北高邑縣東林村一個封建禮教濃厚的家庭,家中的規矩十分嚴苛。
其他孩子們在外面玩鬧的時候,韓將軍卻必須守著什么君子之道,不能肆意玩鬧。因此,將軍從小就痛恨這些東西。
1913年,將軍到了讀書的年紀,父親原本想將他送到舊式私塾中讀書。但當時新式小學的出現,已經取代了舊式私塾。
沒辦法,父親只好將他送到了新式小學中。不過每天回家之后,父親還是會監督他學習四書五經,鉆研八股駢文。
或許是因為家庭的原因,將軍從小就有了叛逆心。父親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他長大后偏偏考入工業學校機械科,后來更是參了軍。
在求學路上,他遇見過很多對他影響深遠的人。五四運動開始的時候,他積極投身運動,宣傳進步思想。
他希望能參加革命,能為革命盡一份力。所以在1925年的時候,他加入了國民革命軍,成為了一個見習參謀。
當時北伐戰爭正在進行,他十分崇拜誓師北伐的馮玉祥。所以在1927年的時候,他來到馮玉祥的部隊擔任了一個科員。
但很快,他對馮玉祥的濾鏡就破碎了。老蔣背離革命之后,馮玉祥積極響應他的清黨政策,將我黨暴露身份的人都驅逐出部隊。
之后為了反抗老蔣,馮更是掀起了中原大戰。他沒能拯救國家,反而沉入戰爭的漩渦,這不是他想走的路。
中原大戰之后,他被編入26路軍,成為了總指揮部參謀。后來老蔣收編西北軍,將他們派到了江西,讓他們參加對我軍的圍剿。
連年內戰讓他厭倦,他不知道自己當初的選擇對不對。
1931年4月,26路軍在老蔣的命令下開往江西,參加對我軍的圍剿。但老蔣一向不拿雜牌軍當自己人,在26路軍被包圍在寧都之后,老蔣的嫡系部隊選擇了逃跑。
在我黨的活動下,1931年12月,26路軍舉行了寧都起義。
輝煌的軍旅生涯
起義之后,26路軍被改編為紅五軍團,他成了14軍胡夏的偵察科長。1933年的時候,他被選入紅軍學校學習,后來更是成為了學校的軍事教員。
他這樣的知識分子,正好是當初我軍最缺的人才。而且他還是機械科畢業,能給我軍培養不少軍事人才。
1933年,他正式成為了一名黨員,并且擔任了紅軍第二步兵學校訓練主任。
他參加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在長征開始的時候,他被任命為干部團作戰科長。
干部團戰斗力強大,堪稱軍委縱隊手里的一張王牌。每次最危險的時候,軍委才將干部團派出去。
他跟隨部隊參加了奪取婁山關、激戰青杠坡等戰斗,在后來的四渡赤水,血戰臘子口中的表現都非常出色。后來干部團縮編為隨營學校,他擔任學校參謀長。
從1935年秋天開始,他就一直在軍校擔任軍事教員,沒有換過其他的崗位。
1937年,他還擔任了抗大學生隊的隊長。
1937年9月,經過他的多次申請,他被任命為344旅287團副團長,開始為抗日戰爭奮斗。
雖然他長期擔任軍事教員,但他本身的軍事能力也很不錯。在平型關戰役的時候,他親自拿著大刀上戰場沖殺。
這樣的精神感染到了戰士們,極大鼓舞了戰士們的士氣。
1938年1月,他成為了686團政委,并被調到延安進入中央黨校學習了五個月。
1938年6月,重新回到部隊后,他擔任了344旅參謀長,協助徐海東和黃克誠指揮了町店戰斗。
在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他主要就是擔任參謀長的職務。徐海東因病離開前線之后,他長期和黃克誠合作,帶領部隊轉戰敵后。
他參加過冀魯豫軍區的成立,擔任過軍區參謀長;也曾南下豫皖蘇,參加華中地區的抗日斗爭。
后來他來到新四軍,擔任了抗大第五分校的校長,開始為新四軍培養人才。在反掃蕩中,他率領抗大學員英勇戰斗,后被任命為華中抗大總分校副校長。
1943年,他被調任新四軍第二師參謀長兼淮南軍區參謀長,領導淮南根據地的斗爭。
默默離開
在淮南的時候,他曾經指揮過吳家山、程家市戰斗,多次親自前往陣地視察。一個他前往前線視察陣地的時候,正是戰斗激烈的時候。
他感覺到很多子彈從自己身邊飛過,但后來回去一看,發現衣服上多了幾個洞,他本人卻毫發無傷。
1945年2月,他被調任新四軍的軍工部部長,被派往江南籌組兵工生產。當時名義上還是國共合作,實際上國共之間已經勢如水火。
尤其是新四軍這里,經常遭到國民黨頑固派的襲擊。因此我軍擁有自己的軍工產業,提升自身實力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蘇浙軍區成立之后,他跟隨葉飛來到了軍區,負責管理軍區的兵工廠事宜。也是在這時候,他遇到了粟裕。
蘇浙軍區兵工廠的規模很小,他每天的工作也很簡單。但工作少了他感到非常焦急,時刻希望自己能做點什么。
此時即將進行第三次天目山戰役,而參謀長劉先勝暫時離開了軍區。
粟裕身邊缺一個參謀長,葉飛見他有參謀長的經驗,所以將他推薦給了粟裕。
粟裕非常高興,他當時正因為敵人閉門不出而惱火。韓將軍來了之后,仔細分析了局勢,認為即便敵人閉門不出,我軍也可以主動出擊。
從運動戰中襲擾敵人,打亂敵人的部署。
粟裕聽了豁然開朗,帶領部隊取得了天目山第三次作戰的勝利。粟裕認為韓將軍是個人才,決定將他正式任命為軍區參謀。
然而他還沒有下發任命書,韓將軍卻收到了回總部匯報工作的命令。誰知韓將軍這一走,竟然一去不復返了。
韓將軍離開的時候沒有留下只言片語,這讓粟裕摸不著頭腦。韓將軍為什么要離開呢?這個問題困擾了粟裕很長時間。
一直到1957年,粟裕訪蘇時遇到了擔任大使館武官的韓將軍,才徹底弄清楚這是什么原因。
韓將軍的理由很簡單:“不奪他人之功。”
韓將軍也很舍不得離開部隊,他和粟大將的配合十分默契。但他要是留下來了,那原參謀長劉先勝應該去哪里呢?
而且前兩次戰役,都是劉先勝和粟大將指揮的,自己這時候豈不是會頂替別人的功績。
劉先勝的資歷和能力也不差,他不想白白占了別人的位置。但粟大將對他寄予厚望,他也不好意思當面拒絕,所以只能不辭而別。
聽了這番話,粟大將恍然大悟,不由地感慨對方的高風亮節。
參考資料
運動殲敵的天目山戰役,中國軍網,2022-08-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