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王祥龍 攝影報道
7月22日,“長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傳教育活動·阿壩行啟動。當日下午,由媒體記者、專家學者、青少年學生、文藝工作者和志愿者代表組成的“五支隊伍”走進松潘縣中學,與同學們一起聆聽思政課《傳承紅色基因》。
思政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中學演播廳內,“國家隊”歌手演唱的歌曲《長征》慷慨激昂。這首以毛主席七律《長征》為詞譜曲的作品,拉開了本堂思政課的序幕。
紅軍長征從1935年4月進入松潘,黨中央在松潘留駐長達16個月,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影響的毛兒蓋、沙窩會議,作出了北上抗日的正確決策。在物資極度匱乏的特殊時刻,松潘各族兒女以牦牛、糧食支援紅軍,紅色土司安登榜在籌糧路上獻出寶貴生命,“木板借條、牦牛革命”長久流傳。在松潘,紅軍歷經(jīng)上百場戰(zhàn)斗,3次穿越“死亡陷阱”松潘草地,用頑強意志征服人類生存極限,用生命鋪就“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航道,在松潘這片熱土上播撒下革命火種。
同學回答問題
課堂上,授課老師為同學們和與會人員講解了長征精神并提出問題“我們如何傳承長征精神?”
“我覺得是不怕困難。”一名女同學率先舉手回答道。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要做到踏實努力。”另一名同學回答。
對于同學們的答案,授課老師一一點評并鼓勵大家。在思考和討論中,同學們對長征精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據(jù)悉,為傳承紅色基因,松潘縣教育局積極開展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將紅色教育融入校園生活。全縣20所中小學校依托臨近的川主寺紅軍長征紀念碑園等本地紅色資源,常態(tài)化組織清明祭掃、七一主題教育等活動。川主寺鎮(zhèn)第一小學被評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校”,毛爾蓋九年一貫制學校打造“紅色長征故事講堂”,營造濃厚紅色文化氛圍。活動中,各中小學校開展“我和我的祖國”主題讀書、“童心向黨”歌詠比賽等系列活動,組織師生赴紅軍長征紀念總碑、沙窩會議會址、踏坪山戰(zhàn)斗遺址等地開展研學實踐,學生通過模擬長征路徒步、聽紅色故事等形式,切身感受革命歷史。
松潘縣教育局組織編寫《紅色松潘小故事》,各學科教師深入挖掘紅色元素,將紅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學。松潘縣將繼續(xù)加強紅色文化校本課程建設,積極籌措資金,推動跨區(qū)域紅色研學活動開展,讓更多學生在紅色文化浸潤中成長。
阿壩州教育局副局長徐翔介紹,阿壩州依托當?shù)馗患募t色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資源,積極打造“紅色思政+民族文化”這一獨具特色的思政課品牌。目前,阿壩州已有6節(jié)融合長征精神、非遺傳承等特色文化內涵的思政課榮獲省級精品課稱號。
課堂上
此外,阿壩州充分整合長征精神紀念館、非遺傳習所、民族團結示范村等本土資源,精心規(guī)劃了“行走的思政課”實踐路線。通過開展“萬名青少年重走長征路”“藏羌文化研學”等特色活動,吸引了8.7萬名學生參與,有效促進了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的協(xié)同育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