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寧7月23日電 (張廣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23日在南寧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修訂通過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管理條例》相關情況。該條例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修訂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管理條例》是廣西檔案工作領域重要的地方性法規,系自2007年修訂后的第二次修訂。為適應新時代檔案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解決基層人才短缺、檔案信息化建設滯后等實際問題,通過法定程序對條例進行了修訂。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秘書長、辦公廳副主任、自治區檔案局局長甘自強闡述了此次修訂的總體思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將脫貧攻堅、平陸運河等重大戰略、工程、項目、活動檔案歸集管理的成熟經驗制度化;聚焦基層檔案人才不足、信息化滯后等突出問題,提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應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突出廣西特色,強化對紅色檔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檔案及地方特色檔案的保護與利用;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系統規范檔案實體與信息安全監管措施。
針對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重大活動檔案歸集管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彥平介紹,條例明確檔案主管部門需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工作機制,要求牽頭單位或臨時機構落實檔案收集與移交責任,建立統籌協調、提前介入的檔案工作制度,并規定重大建設項目需進行檔案專項驗收。
結合廣西革命老區和多民族聚居的特點,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肖遠貴表示,條例強化紅色檔案的收集、保護及教育利用,明確檔案工作應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支持收集整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檔案,依法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檔案,鼓勵建設反映地方文化習俗、民族風貌的特色檔案資源。
關于檔案信息化建設,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龍憲華指出,條例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籌推進本行政區域內檔案信息化,推動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規范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強化重要電子檔案異地備份保管,并明確推進數字檔案館(室)建設,助力融入“數字廣西”和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