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夏日炎炎,青少年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如何將“生命至上”的理念轉化為扎實有效的防護網?政務公開作為現代治理的“金鑰匙”,正成為破解防溺水難題的關鍵抓手。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政府推動防溺水工作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治理,為未成年人安全筑起堅實屏障。
場景化公開,讓隱患排查“無處遁形”。防溺水,關鍵在防。車橋鎮首先對轄區水域風險進行地毯式排查,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在全鎮河塘水庫等區域,重點標注“深水區”“暗流區”“無防護區”等危險點位;同步梳理出暑期兒童易聚集時段、易出事區域,如村邊野塘、放學必經河溝等,為精準防控提供數據支撐。針對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子女等重點群體,由包村干部、網格員逐一上門走訪,掌握其暑期動向,建立“一人一檔”動態跟蹤機制。
清單化公開,讓責任鏈條“無縫銜接”。車橋鎮將防溺水納入黨政同責考核體系,形成“鎮-村-組-戶”四級責任鏈:鎮主要領導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每周調度進展;9個行政村實行“包片責任制”,村支書為第一責任人,分片干部、黨員、志愿者組成巡查小隊,每日對責任水域開展2次以上巡查;村民小組落實“鄰戶監督”,學校與家長簽訂《暑期安全責任書》等,明確各方職責。
動態化公開,讓安全教育“入腦入心”。針對不同群體特點,車橋鎮常態化開展宣傳:對兒童聯合學校開設暑期安全小課堂,通過溺水案例視頻、情景小劇場等方式,讓孩子直觀感受溺水危險;發放防溺水手冊強化記憶。對家長組織入戶行動,由包村干部帶著防溺水明白卡上門講解,重點提醒“孩子去哪了、和誰去、何時回”;對全員在村文化廣場、小賣部等人員密集場所設置防溺水知識墻,張貼真實案例和救援流程圖,讓安全意識融入日常。(查望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