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堅定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統攬成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謀劃推出一系列體現四川底色、彰顯成都特色的重大改革舉措,為我們因地制宜抓實抓牢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任務指明了主攻方向和著力重點。
近年來,成都勇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排頭兵”,探索形成一系列典型改革案例和經驗做法。成都發展改革推出“落實全會精神 成都在行動”專欄,滾動刊發各區(市)縣改革探索形成的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今日推出:“蒲江縣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以‘五個一工程’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本期聚焦:蒲江縣
一起來看
蒲江縣堅持將經濟體制改革作為推動鄉村發展的核心引擎,聚焦破解城鄉公共服務不均衡、市場活力不足等深層次問題,創新實施“一村一企助發展、一村一郵促便捷、一村一警保安全、一村一教強素養、一村一醫護健康”的“五個一工程”。通過建立健全“1+5+N”基層治理服務機制(黨組織統籌引領,企、郵、警、教、醫五方協同,拓展N個特色場景),著力打通要素流通堵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鄉村營商環境,以經濟領域的集成改革撬動鄉村治理效能和民生福祉“雙提升”,探索出一條以體制創新驅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可復制路徑。
聚焦市場主體培育
激活鄉村經濟“一池春水”
強化“一企一村”產業紐帶。將“一村一企助發展”作為核心牽引,推動行業部門配套政策10余項,引導企業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精準下沉。創新集體經濟實現形式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公司涉農村(社區)全覆蓋,探索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有效路徑,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帶動村民共同富裕。目前,涉農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突破20萬元。
暢通“一郵一村”商貿脈絡。大力推動郵政快遞服務進村入戶,完善鄉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基礎設施和網絡。目前60個村(社區)實現服務覆蓋(覆蓋率65%),有效降低商貿流通成本,連接小農戶與大市場,為農村電商、特色農產品上行創造便利條件,激發鄉村消費潛力。
構建多元協同市場機制。積極探索“政府主導、市場主體、社會參與”的可持續服務供給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和專業服務機構參與鄉村公共服務(如早教、托管),推廣社區慈善基金等創新形式,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效率,提升服務供給的市場化、專業化水平。
優化要素配置機制
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支撐”
推動資源整合平臺化。以村(社區)社會工作綜合服務平臺為載體,整合政府與社會資源,將“五個一工程”服務有機嵌入。特別注重整合涉企服務資源,為企業落地鄉村、參與治理、對接需求提供“一站式”支持,優化鄉村營商環境。
促進人才服務網格化。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和人員配置。整合警、醫、教、郵等600余名專業力量“進網入格”,服務直達基層。同時,通過“一教一村”、“一醫一村”強化鄉村人力資本投入,提升勞動者素養與健康水平,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和健康保障。
實現治理底座精細化。優化全縣網格設置(共1848個,新設鄉村集中居住區專屬網格105個),實現全覆蓋、無縫隙。開發“碼上報”等智慧應用,精準對接居民(含市場主體)需求,構建高效的問題發現與解決機制(已解決需求1367個),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基層治理環境。
創新制度供給模式
打造改革攻堅“蒲江樣板”
健全協同推進機制。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工作格局,制定“工作方案+任務清單”,明確責任主體與時限,確保改革任務落地。實施“一年試點、兩年攻堅、三年全覆蓋”計劃,穩扎穩打,久久為功。
強化黨建引領賦能。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統籌資源配置、協調多元主體、引領發展方向上的核心作用。以93個村(社區)為基本單元,推動政府、市場、社會、群眾在產業發展和基層治理中同向發力,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
突出試點示范引領。 堅持“以點帶面”,按照“看得見、能服務、可引領”思路,協同部門和鎮街培育特色點位 〔 如建成8個社區警務團隊、22個村(社區)早教室、73個村衛生室〕,打造“公益早教+暑期托管+家庭教育+老年教育”等特色服務場景,形成可學可鑒的示范樣板,引領全域建設和美鄉村典范。
? 來源 | 市發展改革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