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臨長江西傍洞庭的湖南省臨湘市,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這里豐富的水資源孕育了多樣的魚類,被贊為垂釣者的天堂。2024年,臨湘市共舉辦各類釣魚賽事、節會30余場。臨湘與垂釣的深度綁定,除了魚類資源豐富,還因為當地盛產一種重要的釣具:浮標。
每年有近2億支浮標產自臨湘市,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80%。臨湘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浮標之鄉”,這里生產的浮標靈敏度高,穩定性好,結實耐用,在廣大垂釣者心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目前,臨湘市共登記注冊釣具(浮標)市場主體3130家,浮標企業擁有專利540項,全產業鏈從業者6萬余人,2024年產值突破85億元。
近年來,臨湘市按照產業聚焦、產城融合的理念,大力打造集生產加工、產品展銷、電商物流、科技研發、體育競技、旅游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中國浮標特色小鎮,讓全市浮標生產企業集中抱團發展,集約產業經營,進一步提升臨湘浮標產業發展水平,促進多產業融合發展。
作為臨湘市的特色富民產業,浮標產業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何推動它的高質量發展,在小目標上做出更大的文章,是當地政府不斷思考和探索的。
近日,山西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40多名師生在臨汾市汾西縣僧念鎮段村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為當地養殖業注入了先進的科技理念與解決方案。
自2022年以來,山西農業大學立項“汾西縣段村特色羊產業提檔升級”項目,由該校動物醫學學院牽頭建設,每年采用“選派+組建”的模式成立社會實踐隊,通過廢舊窯洞改造生態養羊模式,推廣實施品種改良等實現段村肉羊產業的提檔升級,以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山西汾西肉羊科技小院推行生態養羊模式,把“土窯洞”變身“金羊窩”,截至目前,已在段村改造10處院落40間廢舊窯洞。
山西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將現代化養殖方式普及到農戶中去,幫助農戶全方位實時監控羊群狀態。同時,解決品種退化和管理粗放的問題,切實幫助養殖戶增產增效。
下一步,山西農業大學與段村將深化合作,把肉羊養殖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示范產業。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鄉村咖啡館,成為連接城鄉、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場景。
溫玉芳,大家都叫她溫姐。她在城市里賣過圖書、開過餐館……幾年前,她選擇回到農村,開起了一家咖啡店,把自己喜歡的香草作為了特色。
與城市里的咖啡館不同,溫姐的鄉村咖啡店,多了許多自然生長的輔料和相互協作的溫情。顧客和老板一起勞動,一起喝咖啡,很多人對鄉村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溫姐說,這些年來到她咖啡館的人越來越多,除了周邊的市民,還有不少外地來的游客。在村里人看來,曾經冷落的鄉村,正因為“村咖”的出現,變得有所不同。
既忙碌、又悠閑,這位皮膚曬得黝黑的大姐,遭受過病痛的折磨、工作的失敗,最終在鄉村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愛的事業。
陽光下,洋甘菊金燦燦的,就像她臉上的笑容那樣閃亮。
統籌:李杰、王健、李佳琳
編導:劉瑞娟
記者:丁春雨、原勛、劉澤君、孫逸軒、唐銘澤、張文嶸
包裝:夏勇
配音:郭清皓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