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星
每經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張蕊)7月23日,《2025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以下簡稱研究)對外發布。研究指出,百強縣挑大梁作用明顯。近十年來,百強縣經濟規模穩中有進,由2015年的7.4萬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12.6萬億元。
研究顯示,2015~2023年百強縣GDP占全國GDP比重維持在9%以上,百強縣以占全國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十分之一的GDP,百強縣對縣域經濟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研究顯示,從梯隊結構看,2016年到2023年,GDP超千億元的縣域由22個增長到59個,經濟體量位于200億元~1000億元的縣域數量顯著增加。
2024年“千億縣”數量從上一年的59個增加到62個,GDP超900億元的“準千億縣”達到21個,800億元以上縣域數量超過100個,700億元以上縣域接近150個。其中,象山、博羅、黃驊等縣(市)GDP同比增加超過百億元,靈武、肥城等5縣(市)GDP同比增速超10%。象山縣2024年GDP名義增速達到20.9%。
2025縣域經濟創新發展論壇現場 每經記者 張蕊 攝
賽迪顧問副總裁、賽迪方略總經理兼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余德彪在同日舉行的2025縣域經濟創新發展論壇上表示,今年的百強縣榜單競爭尤為激烈,“千億縣”62個,“準千億縣”增加到20多個,這些縣明年大概率都是“千億縣”。雖然“千億縣”比去年增加3個,但是明年要達到80多個甚至90個,所以整體競爭壓力比較大。
余德彪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十五五”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從五個方面重點發力。具體而言,包括加強省級統籌,因地制宜推進縣域特色化發展;促進四化(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推動縣域現代化建設;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強化縣域節點作用,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持續推進擴權賦能改革,激發縣域發展活力。
在加強省級統籌方面,余德彪提到,“十五五”期間,要科學制定“十五五”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意見。“十四五”全國有幾個省份制定了意見,發展速度很快、質量很好。“十五五”期間,省級出臺“十五五”統籌規劃尤為重要。
另外,要構建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特別是針對先進縣、示范縣。同時支持“千億縣”、百強縣的發展,堅持“一縣一策”動態機制,這是推動縣域發展的核心點,也是很多地方關注的重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