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2025(第21屆)中國廣告論壇·城市文旅品牌論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隆重啟幕。本屆論壇聚焦“AI 推動廣告新階段?品牌提升發展高質量”主題,創新性地整合“廣告、品牌、文旅”三大領域,生動呈現了廣告行業在技術創新與品牌塑造方面的最新成果,為促進廣告產業提質升級提供了強勁動力。
論壇上,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甘肅省委原常委、宣傳部長、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原副主席連輯發表了題為《筑牢誠信、友善之基,防止社會信任危機——公益廣告的時代責任》的主題演講,深入探討了社會信任危機的根源與解決路徑,強調了公益廣告要以誠信和友善為核心重建社會信任的時代責任。
連輯闡述了社會信任是城市化進程與新技術普及背景下的重要公共話題。信任是社會心理基礎、人際交往基石與發展的內生動能,誠信和友善是其底層邏輯。這既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有深厚歷史文化淵源。在全社會培養誠信友善的私德,能提升社會信任度、社會寬容度、社會透明度和社會韌性,進而全面增強社會軟實力。
連輯指出,公益廣告應長期聚焦誠信友善主題,以深厚的家國情懷、深刻的主題開掘、深度的智慧藝術技術融合、生動的藝術表達,肩負起推動社會普遍誠信與友善建設、筑牢社會信任之基的時代使命。
以下為《現代廣告》與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甘肅省委原常委、宣傳部長、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原副主席連輯的對話:
Q:在多元的傳播環境中,廣告營銷如何更深入、生動地展示一個地方獨特的文化?
A:我認為廣告是城市的一個“大腦”,一雙“眼睛”或一張“嘴巴”,它實際起著這樣一個重要的作用,核心是 “大腦”,它需要先思考、研究、挖掘城市的本質,才能精準洞察、清晰表達。因此,廣告并非單純的技術手段,而是一種兼具學問、學術性與哲思的商業形態。那么,如何去挖掘城市的獨特文化呢?我認為,可以先把城市做一個分類。我現在非常擔心的就是隨著城市化率的提高,我們國家的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包括呼和浩特這樣的三線城市,越來越千城一面,越來越雷同,越來越類似,越來越共性,這個其實是需要調整,需要破解的一個問題。
因此,我主張在城市高度雷同的背景下,通過廣告的手段與方法,讓所宣傳的城市與其他城市形成差異化:在品位、風格、內涵上拉開距離。唯有如此,城市的顯示度、辨識度與個性才能凸顯,從而從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 這正是廣告應當承擔的核心使命。
Q: 您認為AI技術可以為以后的廣告創作和傳播帶來哪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A:首先,AI 技術已成為廣告業無法回避的現實,我們必須以積極的態度擁抱、學習并運用它。第二點,就是要把AI技術和做廣告的技術都要學成廣告人的行家里手——當前存在 “懂廣告未必懂 AI,懂AI未必懂廣告”的“兩張皮”現象,因此必須推動兩者深度融合,這是行業面臨的共同學習課題。第三點就是把 AI 技術與傳統的廣告設計、拍攝技術有機融合,探索一種新的廣告樣式,讓這個廣告更有吸引力,更有可讀性,更有畫面沖擊力,更有時代感,更有美學價值。通過 AI技術加持提升廣告品質,這一方向值得研究。
Q:您如何看待AI等新技術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這一觀點的?廣告從業者需要具備哪些新的文化素養?
A:和AI合作是把雙刃劍,其輸出的內容可能存在失真風險。關鍵在于我們使用者要具備判斷力,用自身學識、見解和格局這把“尺子”去衡量AI的產出。廣告人必須提升綜合素養,在知識積累、思考深度和判斷能力上下功夫。當AI這個“對手”越強大時,我們就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真正駕馭好AI工具。
Q:公益廣告發揮作用的多方合力機制應該如何去構建?
A:公益廣告宣傳誠信友善,需要從兩個維度構建社會信任:一是政府公信力,二是人際互信。政府必須以身作則,做到言出必行、政策連貫,像“曹操割發代首”那樣取信于民。個人則要培養“慎獨”的私德,在無人監督時仍堅守誠信友善。誠信是人際關系的基石,友善是社會和諧的紐帶。當政府和個人共同發力,就能積累“社會心理資本”——包括樂觀、自信、韌性等正能量,從而化解社會矛盾。建立誠信友善的社會信任體系,需要制度保障與個人修養雙管齊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