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稻浪翻滾,輕風吹過,稻香四溢。當前,金東區2萬畝早稻陸續迎來成熟期,豐收的畫卷在田野間鋪展。我區搶抓晴好天氣,組織農機開足馬力,奏響夏糧歸倉的“豐收曲”。
7月21日,塘雅鎮萬畝良田的廣袤田野上,8臺收割機在田間來回作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金燦燦的稻穗被切割、脫粒。
“我們早上八點開始收割,農時緊迫,得趁著不下雨趕緊收完。”萬畝良田負責人介紹,萬畝良田基地今年種植早稻7500畝,得益于全程機械化作業,收割進度大大加快。
與此同時,孝順鎮的早稻收割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稻稈,農機手駕駛著收割機在廣袤的田野上精準作業。機聲隆隆中,一行行稻稈被整齊切斷,飽滿的谷粒通過卸糧筒源源不斷地傾倒入運輸車。
豐收的喜悅不僅體現在忙碌的收割現場,更體現在實實在在的產量提升上。據區農業農村局初步測產,今年我區早稻普遍長勢良好,全區種植早稻2萬畝,預計總產量8400噸,平均畝產可達840斤左右,同比增長8%。
“我們選用了優質高產的早稻品種,并適時早播。”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我們加強了田間‘三控’(控肥、控水、控苗)等精細化管理技術的推廣落實。”在水稻生長的關鍵期,區里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促進水稻的有效穗數增加、結實率提高,籽粒也更加飽滿。
為確保豐收的稻谷及時歸倉、減少損失,我區構建了高效的產后處理鏈條。剛剛從田間收獲的濕谷,被運輸車第一時間運往糧食烘干中心。在這里,先進的烘干設備開足馬力,對稻谷進行快速、均勻的烘干處理,解決傳統晾曬易受天氣影響的難題,實現“收割、烘干、儲存”的無縫對接,最大程度保障糧食品質和顆粒歸倉。
早稻豐收的背后,是我區現代農業裝備和體系的強力支撐。近年來,我區大力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積極落實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大力推進“良種、良田、良法、良機”深度融合。全區建立了多個功能齊全的農事服務中心,配備了耕、種、管、收、烘等環節的先進農業機械,為水稻生產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的社會化服務。截至2024年,全區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到88.56%。
“當前正是早稻收割的黃金期,也是晚稻種植的關鍵期。”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一方面確保早稻顆粒入庫,另一方面利用好收割后迅速灌水整田的窗口期,組織插秧機及時下場種植晚稻,力爭晚稻生產再創豐收,全力保障全年糧食安全。”(作者丨廖怡晴/文 李方政/攝 來源丨金東區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