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在歐洲長大,很少能接觸到這么濃郁的中國風情。”匈牙利《新導報》社長助理滕菡萏23日對上游新聞記者表示,在磁器口古鎮,看到各類特色集市、攤位,感覺特別好。
磁器口古鎮。
連日來,“行走中國·2025海外華文媒體川渝行”聯合參訪團一行走進重慶沙坪壩,在當地的千年古鎮磁器口,通過逛古鎮、觀看大型紅色舞臺劇《重慶·1949》等方式,感受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文旅新動能。
磁器口古鎮位于沙坪壩區東北部,前面臨江、后面靠山,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嘉陵江、鳳凰溪、清水溪、金碧山、馬鞍山、鳳凰山)的地貌,是原生態川渝吊腳樓建筑博物館和活化石,也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歷史文化街區。
磁器口古鎮古老而又年輕,既有著千年的歷史,又是時下的“網紅”。
滕菡萏說,她對磁器口古鎮的很多細節感興趣,古鎮內有諸多傳統元素,非常具有地域特色。
近年來,磁器口古鎮圍繞全力打造“古鎮十二巷”都市新消費+旅游新地標品牌,不斷挖掘新空間、營造新場景、培育新業態、注入新元素、展現新形象,在業態、形態、文態、神態上實現了較大提升。
其中,就包括大型紅色舞臺劇《重慶·1949》。
《重慶·1949》以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為大背景,講述眾多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受住種種酷刑折磨,不折不撓、寧死不屈的故事。
“《重慶·1949》是那種讓人從開頭感動到結尾的舞臺劇。”德國開元網編輯黃夢媛說,該劇燈光與音效的配合很出色,劇本也很好,結尾處與觀眾的互動,更是讓她流下了眼淚。
黃夢媛出生于重慶,并在此度過了中學時代。她說,在德國求學、生活時,自己會經常想念家鄉,希望重慶發展得越來越好,更多人能來了解這座英雄之城。
《重慶·1949》很吸引年輕人。該劇出品人、重慶興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曉平接受采訪時表示,根據統計,目前,該劇70%以上的觀眾年齡在35歲以下。
上游新聞記者 郭發祥 譚旭 主辦方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