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前段時間去吉林琿春旅行,這座邊境小城的風(fēng)情讓我沉醉,而在琿春市區(qū)北部的一次偶然漫步,我被一座名為“靈寶寺”的建筑勾住了腳步。它就靜靜藏在文化路的一角,離熱鬧的歐亞延百購物中心很近,占據(jù)如此便利的位置,卻像被時光遺忘了似的,透出一股說不出的神秘感。
走近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座寺廟規(guī)模著實不小,飛檐翹角的輪廓在陽光下很是氣派,墻面看起來也不算陳舊,可朱紅的大門卻緊緊鎖著,門楣上的漆色有些斑駁,門縫里隱約能瞥見院內(nèi)的寂靜,似乎不像還在使用的樣子。這景象太矛盾了——嶄新的外觀與荒廢的氣息格格不入,反倒讓我的好奇心更盛。
既然進(jìn)不去,我便繞到旁邊的龍泉公園,順著上山的石階慢慢走。山路旁草木蔥郁,不時能聽到鳥雀的叫聲,可越靠近靈寶寺的外墻,周遭就越安靜。走到一處不起眼的小鐵門邊時,我停住了腳步:門軸上積著薄薄的灰塵,旁邊的石階縫隙里長滿了半尺高的雜草,有的甚至順著墻根爬上了磚縫,顯然是許久沒人打理過了。風(fēng)一吹過,草葉沙沙作響,更添了幾分荒涼。
站在墻外望著這座沉默的寺廟,我心里滿是疑惑:明明看起來挺新,怎么就成了這副蕭條的模樣?是我來的時間不對,趕上了閉門整修?還是有別的緣故?
后來翻了些資料,才知道這座看似普通的寺廟,背后藏著三百年的故事。當(dāng)?shù)厝似鋵嵏?xí)慣叫它“西大廟”,早在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就已建成,算到今天,足有三百多個春秋。更讓人驚訝的是,咸豐年間它還曾受過御賜的“萬世人極”匾額,這在地方寺廟里可不多見,足見當(dāng)年的興盛。只可惜后來寺廟遭遇變故被毀,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建筑,則是2001年重建的。
一邊是史料里記載的香火鼎盛,一邊是眼前雜草叢生的緊閉山門,這種強(qiáng)烈的對比讓人心里不是滋味。很難想象,吉林琿春這座曾被百姓虔誠祭拜、受過皇家認(rèn)可的古寺“靈寶寺”,如今竟落得這般冷冷清清。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也去過吉林琿春?對這座邊境小城有什么特別的印象?你們是否也注意過市區(qū)北部的這座“靈寶寺”?它為何會變成現(xiàn)在這般荒蕪,大門緊閉?除了我猜想的原因,還有沒有其他隱情?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聊聊自己的看法哦!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tài)度的旅行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