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話劇《地鐵六號線》,正在地鐵車站、隧道施工的場景里,演繹著產業工人的溫情故事。
臺下,《地鐵六號線》的角色原型,千千萬萬平凡崗位上的青島地鐵人的代表,作為一群特殊的觀眾,看著自己的故事,仿佛時光倒流,將他們帶回那些熠熠閃光的日子。
這一動人場景發生在7月18日的北京二七劇院。這場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指導,山東省總工會主辦,青島市總工會、青島地鐵集團出品的以青島地鐵班組建設為主題的話劇演出,讓產業工人的成長敘事,有了更飽滿的顆粒度,更質感的空間氛圍。
話劇《地鐵六號線》演出現場。
《地鐵六號線》讓工匠精神具象化
為地鐵職工拍話劇,確實不多見。當青島地鐵工人的焊花也能在舞臺上閃光之時,慣于乘地鐵通勤的每個普通人,或許會忽然意識到,每一次安全、準點地暢行于城市的起點與終點,背后都不是白來的。有一群人,他們往往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沒注意的時候,守護著城市的正常流動。地鐵不僅是城市的交通工具,更是無數建設者用青春與汗水鑄就的“城市動脈”。
所謂工匠精神,往往能賦予每個平凡崗位以非凡的光彩。它是一種職業精神,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當一個人能以“匠人”的勁頭,琢磨本職工作,就很容易能找到自我價值的實現路徑,從而提升工作質效,也為城市的發展成色“提純”。
由此,揆諸青島地鐵職工的成長史,“工匠精神”就有了更具象化的落地。一位觀眾看完話劇后久久不能平靜,他說,青島地鐵的班組建設真正把員工放到了心上,那些關懷人性的舉措值得推廣。
班組成賦能場域
平凡崗位從不是平庸的代名詞。一部《地鐵六號線》的話劇,講述了地鐵職工有溫度的奮斗史詩,也成為青島地鐵班組建設的真實寫照。
在青島地鐵,基層班組已然成為員工思想政治引領、主人翁地位保障、勞動權益維護等多維賦能場域。
班組 “小立法” 討論爆破方案、技術改進成果、安全記錄辦法,直接以積分的形式與收入掛鉤……當產業工人從 “執行者”變成 “參與者”,產生的能量是驚人的。
據報道,青島地鐵一個變電工班,節省成本超130萬元,累計研發90余項實用小發明,其中14項獲國家專利。
這不是某個能工巧匠的個人壯舉,而是群體性的潛能“爆發”,得益于班組建設的積極落地,青島地鐵已涌現出40多名先模人物和20多個創新創效新平臺。
企業管理,要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創造性和責任感。班組建設,就是要讓職工從 “要我干”升級為 “我要干”,以管理變革催生創新活力。無論是“兩進三環四管五保”工作主線,還是“小立法+二次分配”的激勵辦法,管理方式的創新,讓產業工人從中感受到的是被信任、被托付。
在此基礎上,一線工人提出的技改方案,在城市地鐵所有在建線路推廣;一線員工想出應對早晚高峰的辦法,成為標準化作業流程。
工匠精神總會從個體的行為舉止中表現出來,但如果沒有群體性的氛圍,沒有包容鼓勵乃至落地執行的制度空間,恐怕難以長遠,其精神力量也鮮能外溢。
而對班組的管理和建設,正是讓工匠精神生發進而蔓延為一種產業工人整體氣質的抓手。既像老工匠那樣精益求精,又像新創客那般勇于突破,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在一群地鐵職工身上,有了可感可觸的呈現。
所以,話劇《地鐵六號線》的演出,也是一次深情地致敬。其“一群人、一條線、一座城”的鮮明敘事,成為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有力載體,觀眾也從中感受到了地鐵建設者對工作的熱愛與執著,領略到了大國工匠的精神風貌。
演出現場掌聲不斷 。
城市發展理念的轉型
當一座城市,給產業工人更多施展的舞臺,把聚光燈對向勞動者,不僅體現城市對普通人的關注關愛,也是一種發展理念的深化和轉型。
一段時間以來,受制于觀念、收入等因素,部分青年人不愿意進工廠。在不少工業企業中,普通工人境遇不佳,收入低、待遇低、尊榮感低、存在感低,“四低”痛點也使年輕人不愿接力選擇工人職業,出現跳槽離職和技術傳承斷層現象。
今天誰來當工人?既是工人之問,更是國家制造業發展之問。
工人強則制造業強,制造業強則國強、則市強。提高工人地位、保障工人待遇,為工人提供豐富的晉升渠道,開闊的發展平臺,從中央到地方,認識是統一的,各項保障政策也在逐步完善和落地過程中。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印發,其中明確提出,吸引更多青年加入產業工人隊伍;把農民工培養成高素質現代產業工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要“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努力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
工業歷史悠久的青島,是實體經濟大市,有著以制造業強市的雄心,也有著深厚的工匠文化。但工業文明與工匠精神交融,并不能天然生發出一支素質過硬的產業工人隊伍。
為產業工人們搭建起更多技能展示和提升平臺,積極營造尊崇工匠、學習工匠、爭當工匠的社會風尚,才能助力各方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找到施展個人才華、成就人生夢想的舞臺。
2025年7月,《青島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促進條例》征求意見稿發布。這部具有青島特色的條例,旨在通過立法進一步調動廣大產業工人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
相關制度和措施的不斷完善升級,不只是在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上級工作要求,也是青島放大城市優勢,全力打造工匠之城,以先進制造業強市的戰略部署。
在此背景下,作為“中國工人大思政課”的創新實踐,話劇《地鐵六號線》,展現的是青島地鐵人的精氣神,亦是城市“產改”成果的場景化亮相。
一臺感人肺腑、觸人心弦的大戲,有家人團聚的喜悅,也有首列車試驗成功的激動,這些地鐵工人生活場景的日常,藏著他們的光榮與夢想,也跳動著一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脈搏。
撰稿 / 流水(媒體人)
編輯/ 高靜
校對/ 付春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