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一條建議已被受理。”位于南田島的國網象山縣供電公司鶴浦供電所的值班室內,值班員王偉忠的手機一亮,輕點“星火云議”小程序,他關于更換35千伏桿塔引上電纜保護管優化方法的建議已提交,并承諾3天內反饋結果。
酷暑時節的“清涼包”精準速達、人性化排班機制落地、老舊工作環境的點滴改善……國網象山縣供電公司的“星火議站”職工共治平臺自去年運行以來,累計收集建議800余條,125件職工關切的“小事”被迅速解決,滿意度高達98%。職工目睹“訴求秒變實事”,信任感與平臺黏性倍增,全員共治變得“可感可及”。
打破壁壘:“星火之聲”秒級上達
“以前提建議,要先填表、再等開會,層層上報,等有回應黃花菜都涼了。”在象南供電所工作的供電服務工鄭偉東前不久發現關頭F804線的一個老舊設備存在安全隱患,立刻掃碼提交了更換建議。“星火云議”自帶的熱點追蹤功能迅速將其識別為“急難愁盼”,觸發了優先響應機制。短短一天后,新設備就送到了所里。“這速度,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鄭偉東感慨道。
國網象山縣供電公司工會主席錢薇坦言,以前從職工提建議到得到反饋平均周期要30天,“遲遲沒回音,誰還愿意開口?”這不僅冷卻了職工熱情,也影響了企業發展活力。為此,去年開始,國網象山縣供電公司工會創新打造“星火議站”職工共治平臺,同步開發線上小程序“星火云議”,打造“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共享”的新生態。
線上便捷,線下深入。“星火議站”不僅有“星火云議”的線上系統,還同步構建了觸達末梢的實體網絡。公司本部設“主議站”,并將“微議站”延伸至各供電所和工程現場。工會還組建了一支由工會干部和職工代表組成的“星火觀察員”隊伍,他們主動沉入一線班組,利用工余碎片時間,在食堂、休息室見縫插針地開展“現場問需”。“有時就是飯后聊幾句,發現的問題反而更實在。”“星火觀察員”虞家輝說,這種扎根基層的觀察可以更精準捕捉到那些線上不易表達的基層聲音。
閉環管理:事事回響件件落實
收集只是起點,“星火議站”的核心生命力在于其構建了一套“首問負責—分級處理—限期反饋”的全流程閉環管理和協商決策機制,確保職工群眾的“聲音”都可以從“紙面”躍入“實踐”。
“事事有回響”是“星火議站”的金字招牌。 在“議題收集—分類梳理—分級流轉—協商辦理—反饋評估”的標準化流程鏈下,每個環節責任清晰、時限明確,辦理進度在線上平臺全程“晾曬”。針對事關企業發展全局的“重磅點子”,還特別設置了直通車道,可以直達管理層決策案頭。這套機制將職工訴求的平均反饋周期從過去的30天大幅壓縮至3天以內。
“在這里,小建議有‘快車道’,大方針有‘直通車’,那些事關職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則需要通過‘圓桌會’討論。”錢薇介紹,那些事關職工利益的改革建議會擺上“星火圓桌會議”,通過管理層與職工平等對話,就決策執行細則、利益事項等問題進行雙向協商,最終由職工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機制運行后,議題辦結率超95%,去年審議的《員工留崗培訓實施意見》等在內的3項公司重要決策均已落實執行。
賦能一線:“金點子”落地成金
“星火議站”向下扎根的深度,最終轉化為企業向上生長的力度,在一個個“金點子”的推動下,有效激活了一線蘊藏的創新動能。
國網象山縣供電公司象東供電所的技術員王漢靈,正是被這星火點亮的一員。日常巡視中,他發現臺區零線存在帶電問題,有安全風險。他在“星火云議”的“星火創客”專區提交了初步想法。想法提交到運維檢修部,迅速被列為重點孵化項目,由數據應用技術員翁浙鋮牽頭組建了包含王漢靈在內的攻關小組。通過數月的反復研討測試,優化方案細節,《縮短臺區零線帶電異常處理時間》最終成形。這項從“星火議站”萌芽的創新成果,最終榮獲浙江省能源業聯合會2024年優秀質量管理成果二等獎。
如今,“星火云議”的“星火創客”專區,已成為職工群眾智慧碰撞的舞臺。一線職工圍繞技術革新、流程優化等踴躍建言。企業“五小”創新成果數量同比增長超60%,無數像王漢靈這樣的“金點子”落地成金,源源不斷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硬實力”。
(浙江工人日報記者 金鈞胤)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