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李宗吾 廖琬均
從法律法規到禁漁范圍,從辦案實務到證據認定……
翻開湖北省公安廳環食藥偵總隊生態環境支隊四級高級警長江志雄的筆記本,磨損的紙張邊角微微翹起,交錯的便箋紙層層疊壓,密密麻麻印滿了江志雄摘錄的工作要點。
常見魚類圖譜與保護級別、非法捕撈工具識別特征等支撐專業判斷的信息碎片也被他分門別類收集起來,用黃色簽字筆標注得清清楚楚。
7月21日下午,約定的采訪時間已到,江志雄仍忙于籌備即將開展的巡查暗訪,暫時抽不開身。在老同事沈仟倫的講述中,記者翻開了這本頁面斑駁的筆記本。
江志雄
“我們共事10年了,無論是森林資源、野生動物保護,還是禁漁禁砂工作,老江總是一頭‘鉆’進去,硬生生把自己磨成專家。”沈仟倫調侃著告訴記者,這本被翻爛的筆記本,也被江志雄分享給了每一位共事的戰友。
10分鐘后,江志雄忙完工作匆匆趕來。他身形精瘦、笑容靦腆,眼神中卻折射出堅定的光芒。
看著江志雄工作時的“精神頭兒”,記者很難想到他曾罹患癌癥,2次負傷導致雙手和脊椎留下后遺癥,至今仍需每天服用四五種藥緩解腎衰竭病情。
從警以來,江志雄曾獲評“全省公安機關成績突出個人”“全省優秀科所隊民警”“廳機關優秀共產黨員”,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集體三等功1次、個人嘉獎5次。
“任何事情,只要肯學、肯干、肯鉆研,工作上盡心盡力,做得就不會差。”回憶32年從警生涯,江志雄感慨道。
1993年夏天,江志雄從湖北省林業學校畢業,加入森林警察隊伍。江志雄肯學、肯干、肯鉆研,在實戰中迅速成長,成了偵查辦案的行家里手。當時,一有大案要案,領導們總會想到江志雄,“讓他上案,我們放心。”
在基層打拼的20年,江志雄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粗略估計,他參與偵辦的涉野生動物、森林保護等刑事案件達100余起,抓獲各類違法犯罪人員200余人。
2012年,表現出色的江志雄被調入省級機關,先后承擔起了案件偵辦、信訪核查、警務督察等多項工作。“從基層到機關,工作的面更廣了,內容更多了,壓力很大。”
怎么辦?江志雄選擇“鉆”進工作,多看、多學、多調研,以最高效率熟悉各項工作,整理各類政策法規、理論知識,并結合自身經驗梳理總結,為基層工作提供科學合理的意見建議。
2022年,江志雄接到新任務:統籌抓好長江“十年禁漁”打擊犯罪工作。面對新領域,他又“鉆”了進去。
從全省各地禁捕區、禁捕期,到國家規定的36種禁用漁具的認定標準,再到各種新型作案工具和方法,江志雄用3個月時間做到了“一口清”,被基層民警稱為“移動的禁漁手冊”。
江志雄在工作中
“禁捕水域和自然水域如何區分、非法捕撈如何界定……這些工作涉及多個部門、多家單位,絕不是公安機關一家說了算。”江志雄坦言,當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匯總研究各類法律法規。
他統籌匯編的長江“十年禁漁”法律法規文件,至今仍是基層民警開展工作的“錦囊妙計”。“今年4月,我還接到了洪湖民警的電話,詢問在自然水域中非法捕撈如何定性,禁用工具如何鑒定等問題,最終在匯編文件中找到了相關法條,幫助基層民警解決了困惑。”
長江“十年禁漁”實施以來,江志雄組織、配合開展省級巡查暗訪45次,對發現的突出問題提出整改措施。經過持續不懈努力,重點禁捕水域非法捕撈犯罪形勢明顯好轉,整改成效獲得國家部委的充分肯定。
近年來,在省公安廳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行動工作專班和全省各級公安機關的共同努力下,全省非法捕撈警情和案件實現“雙下降”,江豚種群數量逐年增長,長江湖北段生態持續向好,公安部為湖北省公安廳“長江大保護”工作專班記集體一等功,其中就飽含著江志雄的辛勤付出。
除了一直令人稱道的“鐵腳板”,江志雄又報名學習操作搭載智能系統的無人機,當上一名“兼職”飛手,成為科技“禁漁”的弄潮兒。
“活到老、學到老,既然科技賦能讓打擊防范工作更精準、更高效,我就一定要學會。”現年54歲的江志雄,從未停歇。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