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壁上的中國故事
——《向天開路——當代“愚公”毛相林》的敘事圖譜與精神觀照
文/南風子
1
毛相林的故事早有耳聞,卻從未能如此近距離地感受這位傳奇人物。這份難得的“走近”,緣于我閱讀了陳泰湧、李燕燕所著的《向天開路——當代“愚公”毛相林》。它是“楷模列傳——為前行者畫像”叢書中的第一部,生動記錄了重慶巫山縣下莊村支書毛相林帶領村民,在近乎垂直的絕壁上歷時七年開鑿出一條“天路”的壯舉。這部作品在紀實與文學間找到了精妙的平衡:其敘事結構獨具匠心,內容呈現引人深思,既鮮活定格了時代的印記,也深刻體察著人與命運的復雜交織。它不僅講述了下莊村的滄桑變遷,更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幅撼動人心的精神圖景。
報告文學的生命在于真實。作家深入下莊,與毛相林和村民們促膝長談。那些鐫刻在懸崖上的歲月、流淌在泥土里的汗水,被轉化為可觸可感可泣的文字。
書中對關鍵事件的記錄清晰可考。《奏鳴曲 開辟天路》以細致的筆墨還原了1997年至2004年間的場景:村民們腰系繩索在垂直崖壁上鑿石修路。鋼釬與巖石的碰撞、炸藥爆破的煙塵、暴雨沖毀半成品路段的無奈——這些“毛茸茸”的細節,皆從親歷者的口述中梳理而來。尤其對6位村民犧牲的記載,并非刻意渲染悲情,而是真實、平靜地敘述事件經過與后續影響。這種克制的真實更具藝術震撼力。
作品對下莊脫貧歷程、走向“幸福之路”的記錄同樣深入具體?!犊裣肭?再續新路》,客觀呈現了毛相林探索產業發展的曲折:栽種漆樹因下莊海拔低,夏季一熱全死了;種煙葉長勢良好,卻不出油,收割曬干后一回潮成了粉末;種桑養蠶,蠶又得了膿病損失慘重;直到找到適合當地氣候的“三色”經濟(西瓜、柑橘、鄉村旅游),村民才逐步增收。這些失敗與成功的交替,構成了脫貧攻堅最真實的注腳。
正是作家對真實的堅守,秉持“不虛美,不隱惡”的精神,讓這部作品成為下莊村變遷的可靠見證,也為理解中國鄉村脫貧實踐提供了一個具體而微的樣本。
2
《向天開路——當代“愚公”毛相林》的結構富有匠心,其樂章式的編排中蘊含著敘事的智慧。全書的目錄設計別具一格,以序曲、小夜曲、奏鳴曲、狂想曲、浪漫曲等音樂體裁為章名。這種結構安排并非形式上的花樣,而是與內容形成了巧妙的互文。
《序曲 太行·王屋·下莊》以愚公移山的典故起筆。它將下莊村的閉塞環境與太行、王屋兩山并置,既點出地理困境的相似性,又暗喻“愚公精神”的傳承。這種開篇,為整部作品奠定了歷史縱深與“不畏困難,艱苦奮斗”的精神基調。
《小夜曲 井里女人》包含《下莊新娘》《下莊遺孀》《下莊姑娘》等篇目。它如同一組舒緩的短調,聚焦修路前后下莊女性的生存狀態。《下莊新娘》講述袁大清16歲從起陽鄉嫁到下莊,至2001年去世,這位90歲老人一生未能走出下莊,體現村民出山之難、之艱辛;“下莊遺孀”記錄了為修路犧牲的村民及其遺孀的事跡;“下莊姑娘”書寫袁孝鑫用7年時間在心里修建了一條從外地回下莊的路。這些個體命運,折射出修路的原因、艱辛與成效。
《奏鳴曲 開辟天路》作為全書的核心樂章之一,構成了敘事高潮。其中的篇目《手臂叢林》描繪了下莊人修路的悲壯事跡,以及面對人員犧牲時依然堅決修路的堅韌精神?!镀D難七年》講述了黃會元、沈慶富等犧牲者的感人事跡?!督韼接⑿邸氛宫F下莊女性挑水、做飯、運石頭,承擔家庭重擔,為修路付出許多?!赌袃捍箿I》則記錄了毛相林在路通之后,面對下莊依然貧困的悲涼與焦灼。他再次下定決心,要修一條連接外界的康莊路、幸福路。當百條手臂在絕壁前舉起,古寓言中“子子孫孫無窮匱”的誓言,便在山谷轟然回響。這些章節如同奏鳴曲中快板與慢板的交替,在緊張與沉郁的節奏變化中,展現出下莊人群體奮斗與巨大犧牲的復雜肌理。
《狂想曲 再續新路》與《浪漫曲 下莊今朝》構成了敘事的變奏。前者中的《撥云見日》《金色狂舞》寫在上級關懷下,毛相林帶領下莊人進行種西瓜、柑橘、開發鄉村旅游、建農家樂的產業探索,并建立下莊人事跡陳列館、下莊筑路英雄譜。后者中的《果林飄香》《朗朗村小》《重回下莊》則描繪脫貧后下莊的勃勃生機,“下莊精神”以及走上幸??登f大道的景象。這種從“鑿石”到“結果”的敘事轉換,完成了從生存需求到發展需求的主題升華。
而《協奏曲 毛相林自述》與《隨想曲 群英譜》,則通過第一人稱敘事與群像速寫,讓主角與配角、個體與集體形成復調共鳴。
這種樂章式結構,使原本線性的脫貧故事呈現出多聲部的敘事效果,既保持了時間線索的清晰,又賦予作品文學性的韻律感。
航拍下莊。周瑄 攝
3
作品對人物的塑造,未采用高大全的英雄敘事。它是在日常細節中勾勒立體的精神畫像,在平凡敘事中顯影精神光譜。
關于毛相林,作者寫出了一個原生態的農民楷模,沒有開“美顏模式”,如同大地里長出的一株植物般質樸。書中描寫他在修路工地上的狀態:面對資金困難,他“作出了一個最冒險的決定,以個人房屋作抵押,到信用社貸款1萬元”;面對困境與不順,他也有煩躁的一面;面對戰友犧牲,內心也曾動搖害怕。然而,當所有人都高舉手臂,當楊元鼎倚著棺材站在長條凳上,聲音哽咽卻又高亢地喊出“百分之百通過”時,他的心瞬間堅定無比:“有黨員干部和群眾給我扎起(方言:支持),他們就是我毛矮子的靠山,我還怕個啥?”這些選擇顯露出他執拗與擔當并存的立體性格。
《協奏曲 毛相林自述》更是讓他直抒胸臆:“要想改變落后的面貌,我們就必須修路。那個年代,國家發展不均衡,手長衣袖短,需要修路的地方很多。我們下莊非常偏僻,政府一時半會兒顧不過來。我們也沒想過‘等’,等不等得來先不說,等不起呀!多等一年,就耽擱了10多個娃娃;多等十年二十年,就又耽擱了一代人啊。我說,要想修路,只能靠我們自己干!”這初心,到“路再難也要修。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輩人過上好日子!”這決心、這誓言如同鑿擊山巖的錘音,樸素卻足以撼動人心,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
作品對村民群像的刻畫同樣精彩?!峨S想曲 群英譜》中既有“腰纏繩索在懸崖打炮眼”的勇者,也有“失去丈夫后仍堅持修路”的寡婦,還有“外出打工后返鄉修路”的青年。這些人物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卻在“愿意用命換路”的樸素認知中,展現出集體主義的力量。尤其是一位失去兒子的父親所言:“我們這個地方這么苦寒,數十代人受了這么多辛苦,我還是希望廣大群眾,哪怕我的兒子黃會元會死,還是要努力一把,只增一把火,我們公路就通了,就擺脫這個貧困了?!边@種悲愴中的堅韌,為平凡人的偉大作了最動人的注腳。這份以命相搏的堅韌,正是深植于中華民族血脈中的自強不息,在下莊最陡峭的絕壁上生根發芽。
《小夜曲 井里女人》與《浪漫曲 下莊今朝》中對女性角色的關注,體現了作品的人文溫度。從“井里女人”的愁苦,到“巾幗英雄”的堅強,再到“果林飄香”里女人們在果園勞作的歡顏。女性命運的變遷成為下莊發展的一面鏡子,也讓脫貧敘事多了一層性別視角的觀照。
4
作品的主題內涵并未停留在修路脫貧的表層敘事上,而是深入到對人與環境、傳統與現代、個體與集體等關系的思考中。
“太行·王屋·下莊”的隱喻貫穿始終。毛相林與村民們所鑿的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山路,更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之路?!蹲帏Q曲 開天辟路》中的《男兒垂淚》,描寫了2004年4月下莊絕壁天路全線貫通,一輛農用車沿絕壁機耕道開進下莊。許多老人第一次看到山外汽車時的震撼。這種視覺沖擊帶來的,是對外部世界的向往與對自身命運的重新認知。
《狂想曲 再續新路》和《浪漫曲 下莊今朝》展現了脫貧后的觀念變遷。村民們逐步更新致富觀念,主動學習種植技術,發展鄉村旅游。這種轉變揭示出交通變化與思想變化的深層邏輯。當外界關注如潮涌來,下莊人如何保持初心?毛相林說:“20年前,我們下莊在懸崖峭壁上摳出了一條出山路。幾年前,我們下莊在脫貧攻堅中闖出了一條致富路?,F在,我們下莊必須在鄉村振興中,邁向一條幸福路。”這句樸實的話,道出了脫貧不是終點而是起點的深層意涵,也讓作品主題從具體的鄉村敘事,升華為對鄉村振興與精神家園建設的普遍思考。一條路,鑿開了山的屏障,也鑿開了心靈的桎梏。
作品的敘事語言獨具張力,既保持了紀實作品的客觀克制,又蘊含著深沉的情感力量。描寫修路艱險時,作者未用夸張形容詞,而以白描手法記錄事實:“楊亨華是村里有名的大力士,上工地后成為鉆炮手,常需身系紅繩吊在崖外打炮眼。一次放炮,炸飛的巖石碰到對面石壁反彈回來,如雨點般襲向躲在巖石后的楊亨華。他吊在懸崖上無處可躲,只能盡量緊貼石壁?!边@些具體場景的累積,比任何抒情都更能展現過程的艱難。而對毛相林面對沈慶富犧牲的心理描寫,僅用“話雖然說得很硬,毛相林心中卻格外難過。他是土生土長的下莊人,熟悉每一個村民,沈慶富的意外讓其心如刀絞,巴心巴肝地疼痛。作為村支書,他又不能讓自己過于悲痛,還得鼓勵大家,不讓此事傷了修路士氣,所有痛苦都只能深埋內心”等短短幾句,便將悲傷與堅韌的復雜情感包容其中。
《浪漫曲 下莊今朝》中對今日下莊的描寫,同樣體現這種風格:“如今荒地變成了桃園,桃樹已有半人高,整齊排列。一樹樹桃花盛開,桃紅在青山的襯托下如詩如畫。桃花與三角梅、薔薇、柑橘和柚子花齊放,火熱的紅、淡雅的黃、純凈的白,姹紫嫣紅,開在村民屋前屋后,開在高山的懷抱。”這些充滿生機的意象,沒有刻意地渲染,卻讓讀者感受到下莊在鄉村振興路上的蓬勃朝氣??嚯y的懸崖,終被信念與汗水澆灌成花開的沃土。
作家的情感更多隱藏在敘事視角的選擇中。描寫村民懸崖修路時,鏡頭時而拉遠展現群像壯闊,時而聚焦個體的眼神與汗珠;講述產業發展時,既寫毛相林的決策,也記普通村民的建議。這種多視角切換,讓敘事更加客觀,也使讀者能從不同維度感受事件的意義。
作品通過嚴謹的紀實、精巧的結構與克制的敘事,完成了對一個村莊、一群人的精神畫像。它所記錄的,不僅是一條天路的誕生,更是一個民族在脫貧攻堅征程中、在鄉村振興的路上,那些關于堅韌、團結與希望的永恒瞬間。下莊人鑿出的每一道鑿痕,都是刻在時代豐碑上的宣言?!靶掠薰泵嗔直槐碚脼椤皶r代楷?!?,原因之一就是他代表了下莊人“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
《向天開路——當代“愚公”毛相林》一書,記下了這些鮮活的故事,彰顯著這一偉大的民族精神。這種記錄本身,便是對時代最真誠的回應,昭示著:只要精神之火騰騰燃燒,再高的絕壁,也擋不住一個民族向天開路的步伐。
作者簡介:南風子,青年兒童文學作家,童書書評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著有“紅色少年詩意傳奇”系列長篇兒童小說《紅寶石口琴》等。曾獲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大獎,“東麗杯”孫犁散文獎,江蘇省優秀科普作品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