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凌晨,柬埔寨與泰國在邊境的塔莫安通寺附近發生交火,一開始就是重炮、火箭彈加空襲,雙方互相指責是對方打響了“第一槍”。戰火迅速從幾個點蔓延到12個區域,學校、加油站、醫院都成了被攻擊的目標,平民死傷慘重。
毫無疑問,這是十多年來兩國最激烈的一次武裝沖突。根據最新數據,截至25日,泰國已有超過13萬人被迫疏散,死亡人數超過20人。而柬方雖沒有明確通報軍方傷亡,但泰方聲稱打死了24名柬士兵。
沖突激烈之下,輿論戰也同步升級。柬埔寨方面指責泰國動用了國際禁用的集束炸彈,還轟炸了宗教遺址和自然保護區,甚至破壞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柏威夏寺;而泰方反擊稱柬軍攻擊平民設施,指名道姓說前首相洪森是“戰犯”。
就在這種局勢步步升級的關鍵時刻,外交上傳出一個新消息。25日,也就是柬泰開戰的第二天,東盟秘書長高金洪飛抵北京,王毅外長親自會見。有分析認為,他此行除了談中國與東盟的合作、南海行為準則等老議題,更繞不開的,顯然就是眼下這場持續升級的邊境沖突。
會晤中,王毅外長說得很明確:中國支持東盟發揮作用,尤其是在這種區域熱點問題上,要靠“東盟方式”解決,而不是讓外部勢力進來添亂。這話其實說得很有分寸——你們東盟內部的事,我們不越界,但我們愿意幫你們降溫解局。不是插手,而是幫忙。
高金洪的回應也很配合,說相信東盟國家領導人有政治智慧解決這個問題,感謝中方的“勸和促談”。這說明,東盟秘書長這次來是既要和中國協調地區合作,也確實有意讓中方在調解泰柬問題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同時這次王毅外長也亮出了解決方案,主要是三塊內容:一是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反對濫用關稅,繼續搞好中國—東盟自貿區;二是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推動“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三是最關鍵的,推動地區和平穩定。
其中,王毅提到了泰柬沖突。他先是表示,近日柬泰邊境爆發沖突并造成人員傷亡令人痛心和擔憂。王毅外長指出,這是西方殖民者當年劃下的歷史遺留問題,現在東盟要靠自己處理。中方支持馬來西亞這個輪值主席國斡旋,也愿意在這個基礎上提供建設性支持。
此番態度擺明了不是誰單方面的錯,也沒指責哪一方,擺出的是“勸和不勸戰”的姿態。換句話說,中國不替誰站臺,但愿意牽線搭橋,幫大家坐下來聊一聊。與此同時,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傅聰也在紐約亮明態度,表示中方高度關注此事,希望雙方保持克制,呼吁和平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泰方這邊一開始擺出強硬態度,說不歡迎第三方調解,后來又改口了,表示不拒絕他國善意建議,只是目前更傾向于雙邊對話,這種態度變化,其實就是在給中國和東盟留下空間。柬埔寨這邊也沒有反對外部調解,反而主動邀請中美等國外交官聽情況匯報,說明他們其實是歡迎外界勸和的。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則更直接,他是東盟輪值主席國,這次也忙得很,先后給泰柬兩國打電話,呼吁立即停火。他說已經看到“積極信號”,雙方都有意愿對話。所以,從這些動作看,雖然戰斗一度升級,但現在最危險的“全面戰爭”階段似乎還沒到,各方在外交層面還是有動作,態度也并非完全封死。
而王毅外長這次亮出的“方案”,說白了,就是把中方的角色定位清楚:不是直接調停人,而是支持者和協調者。一方面勸雙方保持克制,別再搞大事;另一方面鼓勵東盟內部自己想辦法解決,也愿意從旁幫一把。
目前來看,泰柬邊境的交火還在繼續,但節奏有所放緩。聯合國安理會也已安排召開閉門會議,等于是國際社會在關注。關鍵是這事拖不得,如果再打下去,人員傷亡會更多,邊境難民問題、糧食危機、疫情風險都可能疊加起來,局勢只會更復雜。
說到底,這場泰柬沖突從本質上看不只是邊境摩擦那么簡單,它考驗的不只是兩國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也檢驗著東盟的內部協調機制,甚至反映出外部大國之間對東南亞局勢的影響力。如果這場沖突最后真能在不擴大、不升級的前提下,以“東盟方式”收場,甚至有中國在背后提供推動力,那對東盟的凝聚力、中國的區域影響力,都會是一種強化。但話說回來,這要看接下來幾天的發展。如果再有誤判、再起沖突,那這火還是可能燒得更大,現在的外交努力,就是在與時間賽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