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驛”路暖蜂“集”結美好——南山區桃源街道“小哥工作室”揭牌暨騎手月活動,在龍光社區暖蜂驛站溫情啟幕。活動現場,企業、單位、志愿者等社會各界力量齊聚,為新就業群體打造了一場專屬的溫馨派對。
從“被助”到“助人”的溫暖循環
“小哥工作室”揭牌儀式上,工作室牽頭人、黨員騎手鐘忠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
三年前創業失敗后,鐘忠成為一名穿梭在桃源街道的外賣騎手,在最困難的時期,社區暖蜂驛站不僅為他提供了溫暖的歇腳地,更以家電維修培訓、應急知識課堂、子女夏令營等貼心服務,幫助他解決后顧之憂、重拾生活信心。如今,借助驛站提供的技能培訓,鐘忠開起一家電動車維修店,從“被幫助者”變成了“能助人者”。
“希望工作室能讓更多騎手找到歸屬感——無論是技能培訓需求,還是生活難題,都可以來這里聊聊;配送時看到樓道燈壞了、路面積水了,我們也能搭把手解決。讓這里成為騎手融入社區、參與治理的紐帶。”鐘忠話語懇切。
據了解,龍光社區暖蜂驛站自2023年成立以來,秉持“服務+賦能”理念,日均服務騎手百余人次,發掘培養出一批像鐘忠這樣的優秀騎手代表。此次桃源街道統籌資源,將驛站擴建為雙層空間,并成立“小哥工作室”,面向網約配送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群體,提供技能培訓、宣傳教育、訴求收集等常態化服務。未來,工作室還將組建先鋒服務隊、實施積分激勵機制,推動更多新就業群體從“服務接受者”轉變為“治理參與者”,為基層治理注入鮮活力量。
創新活動形式讓關愛更走心
“想給女兒送塊兒童電話手表當生日禮物”“想給老家母親換口高壓鍋”……“暖蜂圓夢微心愿”環節,一個個樸素而真摯的微心愿,折射出新就業群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桃源街道“圓夢微心愿”已連續開展五年,今年活動以“脫口秀”形式創意升級,兩位騎手化身“段子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分享心愿背后的故事,笑聲里藏著溫情,讓在場者感受到街道的人文關懷。“沒想到故事能逗樂大家,更沒想到心愿真的能實現!”拿到禮物的騎手難掩喜悅。
安“新”同行主題辯論會上,一場關于配送安全的“硬核對決”精彩上演。騎手隊與街道交安辦隊圍繞“電動車行駛效率與安全”展開激烈辯論。“平安才是回家最近的路”“合理提速才能兼顧效率與安全”等金句頻出,最終,“安全是配送的底線”成為全場共識。這場辯論讓騎手從“被動聽安全課”變為“主動思考安全”,也讓管理部門聽見了一線員工的心聲,雙向溝通中,安全理念真正走進小哥心里。
暖“新”市集多元服務織就基層暖心網
活動當日,暖“新”市集同步開市,20余家政企單位擺攤設點,南山區直機關黨員、街道“兩新”黨員化身“服務員”,精準對接新就業群體需求,提供“政策+公益”全方位服務,既解決了實際需求,也讓黨群聯系更加緊密。
市集劃分的五大功能區各有特色:“發光區”聯合南山區人力資源局、南山區檢察院等單位,提供政策解讀、安全宣傳、權益科普等內容;“發財區”匯聚愛心企業與商戶,帶來電動車檢修、藍牙耳機體驗等貼合騎手需求的產品與服務;“發動區”依托轄區“兩新”黨支部,設置免費理發、社區咨詢等生活服務攤位;“發呆區”配備清涼飲品、互動游戲與休閑座椅,成為騎手歇腳放松的“充電站”;“發聲區”現場收集訴求建議,讓社區服務更懂騎手需求。
“市集不僅是‘服務站’,更是‘連心橋’。”桃源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騎手們在享受服務的同時,也能以“桃源主人翁”身份參與社區建設,比如利用熟悉街巷的優勢,及時反饋路面破損、消防隱患等問題,或參與環境整治、文明勸導等志愿活動,成為社區治理的 “好幫手”。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陳紫嫣 通訊員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