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驚爆消息刷屏: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帶走調查。
今天先是有自媒體“媒派”發布文章稱,日前有消息稱,中原地區某著名“千年古剎”方丈釋某某,已被帶走調查,具體原因不詳。一位接近釋某某的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不知道“大和尚”是配合調查,還是自身問題被調查。
該自媒體未點名道姓。然而另一則《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帶走調查》瘋傳。自媒體“追星數月”稱,通過河南籍媒體朋友聯系到一知情人,確認釋永信被帶走調查。這名知情人稱,釋永信此次被帶走調查,或跟經濟無關。
上述自媒體聯系少林寺負責外聯的鄭老師求證,鄭老師未否定釋永信被帶走調查這一傳聞,而是當即掛斷電話。
釋永信的個人微博也于7月24日停更,此前保持每天更新的頻次。釋永信微博自2018年3月開通,截至今年7月24日,開通時間為2683天,共有微博有粉絲87.8萬,共發布微博4005條,平均每天約1.5條。。
知名調查記者李微敖發微博稱“少林、少林……”。本號從多名媒體人士處也獲得消息:釋永信確實被帶走調查。
釋永信,俗名劉應成,男,漢族,1965年9月6日出生,安徽潁上人,第九至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少林寺方丈、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1981年,釋永信前往少林寺出家,并拜方丈行正長老為師。1986年,成立少林寺拳法研究會。次年,行正長老圓寂,釋永信擔任少林寺管委會主任,主持寺院事務,并成立少林寺武術隊。1988年,為緩解寺廟周邊地區群眾疾病情況,成立少林寺紅十字會。1994年,成立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會,開展扶貧助殘救災活動。
1996年,創辦《禪露》雜志。1999年,擔任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并建立少林文化研究所,提出“少林學”概念。2001年,創建少林寺網站。2006年,獲得美國體育學院“國際榮譽博士稱號” 。2008年,在釋永信的帶領下,少林寺開通淘寶店鋪,開始銷售禪修用品、少林元素等文創作品 。2012年,擔任中國第一家佛教高等院校河南佛教學院院長。2018年1月,當選政協第十二屆河南省委員會常務委員。2020年12月,當選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這是釋永信官方版的簡歷,這背后,還有另一個商業化的釋永信。
作為中國最著名寺廟的方丈,釋永信有著“精英和尚”、“少林寺CEO”之稱。自接手少林寺以來,釋永信走的第一步棋,是系統整理少林寺的文化資源。他不僅挖掘整理了少林武術秘籍,成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會,還開發了"少林書法"、"少林禪詩"等文化產品。
將少林寺打造成文化品牌之后,隨后釋永信更進一步,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將少林寺打造成文化旅游景區。通過門票收入、文化產品銷售、影視合作等,將少林寺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大。
自住持釋永信升任第三十代方丈后,少林寺進入急速發展時期,進入全面商業化時期,而少林寺最重要的產業也由釋永信掌握。
2022年4月,鄭州一塊3.82萬平方米的商務用地掛牌出讓,最終以4.52億元的底價成交。這本是尋常的商業交易,但當競得方“河南鐵嵩科技”的背景浮出水面時,輿論嘩然——這家成立僅兩周的公司背后,站著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
這引發對社會少林寺商業化新一輪的爭議。人們赫然發現釋永信的袈裟下,已形成一個18家企業的商業帝國。
早在1998年,少林寺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營起少林禪茶和少林素餅生意。2002年,創辦名為少林書局的出版公司,出版有《少林功夫》等圖書。
2003年,少林寺成立少林歡喜地(河南)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佛教用品設計、商務咨詢與服務。目前,該公司也處于注銷狀態。
2007年,再次成立少林歡喜地有限公司,經營范圍更加豐富,包括運動用品、文化用品、旅游用品、現場制售飲料、餐飲服務等。
2008年5月,一個名為“少林歡喜地”的淘寶店開業,經營佛教用品、武術用品等。
除此之外,少林寺還曾通過授權少林相關網絡游戲、與第三方公司合作開發少林音樂、為聯通號碼開光并拍賣號碼等方式拓展收入來源,這些嘗試頗為前衛。
作為中國最有價值的商標之一,少林寺還注冊了包括“南少林”、“少林印象”、“少林生活”、“SHAOLIN CHANGONG”等在內多領域商標。
少林寺,已經從一個單純的寺廟,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少林寺的商業版圖,可謂是“七十二絕技”,總結起來有幾點:
商標攻城略地:截至2022年,少林寺申請商標達706個,覆蓋餐飲、珠寶、服裝甚至飼料領域。當森馬服飾擅自使用“少林功夫”商標時,少林寺立即發出侵權聲明,迫使對方全線下架產品。
產業多元布局:通過少林無形資管平臺,對外投資16家公司,涵蓋文化傳播、茶葉、旅游、健康科技等領域,累計投資額近8000萬元。僅正常經營的企業就有7家,包括嵩頂文旅、少林茶業等。
跨界經營創新:淘寶“少林歡喜地”店鋪銷售禪修用品,抖音快手賬號坐擁百萬粉絲;與游戲公司合作開發少林IP游戲,甚至為聯通號碼“開光”拍賣。澳洲分寺、少林書局等布局,讓少林品牌滲透現代生活。
當然,還有香火經濟這一根基:早在2017年少林寺游客量突破350萬人次,以門票100元計算,年收入超3.5億元,這還未計入巨額香火供奉。
在少林寺的內部,其機構設置也稱得上是一家架構完備的集團化企業,少林寺旗下既有專門的外聯處、寺務處、少林寺網站等機構,還成立了一系列商業化運作的公司。
前身為少林實業的少林無形由釋永信、釋永乾和中國嵩山少林寺共同出資成立,且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正是持股80%的釋永信。
以少林無形為投資紐帶的少林寺公司機構非常多,這也意味著,釋永信通過持有少林無形的絕對控股權,來掌握少林寺的周邊產業。
有媒體報道,少林寺將品牌延伸到了影視、文化、餐飲、藥品、服飾等多個領域,而釋永信名下有18家公司。不過,最新天眼查顯示:釋永信旗下的多家公司已處于吊銷或注銷狀態。
釋永信堅持認為,少林寺需要不斷進步,停滯不前就會被時代淘汰。
但是,少林寺從佛門圣地淪為世俗之所的爭議也愈發喧囂。
有人指責釋永信穿著價值16萬的袈裟,出門豪車接送,完全沒有出家人的樣子。還有消息傳出,釋永信常佩戴各類名貴佛珠,其中不乏金絲楠木、小葉紫檀等珍稀材質制成的珍品。據古玩專家評估,這些佛珠中部分價值可能高達上千萬元。不僅如此,他出行的座駕還是奧迪Q7,價格昂貴。
面對這些質疑,釋永信回應說自己的月薪只有700元,少林寺商業化賺取的錢財,都用于寺廟維修、僧人生活以及文化傳播和慈善事業。至于豪車,產權屬于少林寺而非個人。
釋永信陷入最深的一次輿論危機,是2015年,舉報者拋出釋永信與女子“通奸筆錄”:多次發生關系致懷孕。此事經國內多家媒體報道后,引發廣泛關注,此后不了了之。
對于爭議,釋永信稱無意辯解:“佛教教義中說,是非以不辯為解脫,我們只往前看,有些事情靠時間和空間來解決”。
“所有商業收益皆為弘法,佛教不避世,如果避世早就自取滅亡。”
如今,袈裟依舊飄拂在少林寺的紅墻間,釋永信打造的商業帝國仍在運轉。
這一次,升座少林寺方丈26年的釋永信,如果傳聞被帶走調查屬實,對商業化浪潮中的少林寺無疑是一次大的沖擊。千年古剎似乎也站在了歷史岔路口:一邊是釋永信倡導的“入世弘法”,另一邊是信徒期盼的“青燈古佛”。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有人評價釋永信他還是沒參透佛法。這句來自《金剛經》的偈語如禪杖擊石,在少林寺的商業浪潮中濺起千年回響,也讓我們追問關于“相”與“空”的佛門天問。
參考文章《4.52億拿地只是冰山一角?起底少林寺背后的商業版圖》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