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奔波,能有這樣一個地方坐下來學習、聊天,感覺自己和這座城市的聯結更緊了。”7月25日下午,曲陽路街道“騎手驛站”內愜意融融,一場以“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為主題的宣講拉開了虹口區“以理潤心·向新而行——理論宣講走進新領域”首場活動的序幕。本次活動由區委宣傳部主辦、曲陽路街道承辦,邀請了轄區內快遞員、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沿街店鋪“小個專”、樓宇企業代表等新興領域群體齊聚一堂,在輕松交流中了解政策服務、分享生活感悟。
專家宣講接地氣,服務禮包暖人心
活動中,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政治學人創始人趙吉從“城市生活”聊起,結合新就業群體的日常工作生活,深入剖析了“新市民”如何在城市中找到歸屬感。趙教授提到,新興領域群體就像城市的“毛細血管”,他們的需求和城市發展緊密相連,而驛站不只是歇腳的地方,更是能學習、能參與社區治理的平臺,可以讓這些群體找到城市歸屬感。
宣講結束后,主辦方還為新就業群體代表送上“能量包”,內含虹口特色宣講菜單、政策服務指南、優秀微視頻合輯等“精神食糧”,還有防暑降溫物資,實現精神滋養與貼心關懷“雙到位”。
全域聯動建陣地,理論宣講“全覆蓋”
本次活動是虹口區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探索新興領域理論宣講工作的創新實踐。目前已向八個街道統一配送了“能量包”,并依托“理潤虹口”全域大思政平臺,將黨的創新理論送進社區街角、商圈樓宇,精準嵌入新興群體的工作生活場景,讓騎手們在送單間隙能進來歇腳看政策;商戶經營者在店鋪打烊后可就近學服務知識;企業白領在午休期間能過來查資訊。
正如現場一位外賣小哥所說:“現在等出餐的時間都能了解辦事流程,能量包里的微視頻在碎片時間用手機就能看,特別方便,也特別暖心。”這種精準滴灌的方式,打破了新興群體分散性強、難集中的限制,讓政策信息從“文件”變成“身邊事”,讓學習形式從“固定課堂”變成“隨時可達”。
新聲力量齊匯聚,雙向奔赴共成長
除了專家學者的傳經送寶,虹口區也鼓勵新就業群體走上宣講臺,用自己的語言講好身邊事。如今,越來越多快遞盒、送餐箱里的故事正在成為理論宣講落地最生動的注腳。
京東小哥豆文明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僅帶領二十余名同行結對幫扶獨居老人,每周上門幫忙購物、扔垃圾、陪老人聊天,更在宣講中細數社區關懷,用自身的故事詮釋與這座城市的“雙向奔赴”。美團小哥鄧必勇則總愛在宣講中提起自己從“外來者”到“城市守護者”的轉變故事,講述自己發現消防通道被堵后拍照反映、最終推動問題解決的經歷,還會分享作為“網格觀察員”助力社區收集民生建議的日常……騎手小哥們樸實的話語里,滿是對城市的深情。
接下來,虹口區將持續加強新興領域群體的思想引領,不斷延伸理論宣講觸角,結合各街道特色,依托騎手驛站、黨群服務中心、市民驛站等陣地配送“理論+技能”“政策+案例”等定制化課程,為黨的創新理論在新興領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注入鮮活動能,為虹口高質量發展凝聚“新”力量。
記者:黃鎦舒
圖片:郭磊
編輯:黃鎦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