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日,合肥市蜀山區小嶺南附近的稻田埂上,居民程女士邂逅兩只形似野豬幼崽的“豬鼻子怪”。程女士把這一趣事發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引發廣泛關注,她才得知陌生小動物是本土物種豬獾。7月26日上午,程女士告訴大皖新聞記者,當地種了很多樹,生態環境變好了,“我前兩天開車經過馬路,也看到一只很大的豬獾。”
程女士介紹,當時她在田間勞作,于田埂發現兩只安靜趴臥的小動物,感覺很可愛,旁邊還有個土洞。她撫摸上去,小動物發出“吱吱吱”的叫聲。她一度誤認為是它們是野豬幼崽。“我長這么大,也是第一次見,后來得知是豬獾,因為它鼻子像豬。”
令人意外的是,數日后,程女士家中懷孕的母犬竟將其中一只幼崽叼回。“我家狗正好也懷了寶寶,它把豬獾叼回窩里,似乎當成了自己的小崽,并未傷害它。”程女士回憶。在撥打110并連線到相關部門后,被告知應將這只小動物放歸原處。這頭幼崽被送回發現地。
豬獾被放回原處(視頻截圖)
程女士提供了一段視頻,大皖新聞記者轉發給合肥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鄭從容識別,確認為豬獾。鄭從容介紹,豬獾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即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合肥乃至安徽地區原生中型獸類,成年體重可達10-15公斤。作為夜行穴居動物,它食性極雜,從玉米、花生到昆蟲、小型動物,皆在它的食譜上。“豬獾與狗獾外形近似,兩者是親戚,但關鍵區別在于,豬獾的鼻尖是肉色,鼻孔明顯朝前,且雙頰各有一撮標志性白毛。狗獾的鼻尖是黑色的,鼻孔是朝兩邊的。”
鄭從榮說,豬獾在合肥大蜀山、肥西紫蓬山、肥東浮槎山等地數量漸增,但在欣喜于生態向好的同時,也要注意豬獾帶來的隱憂,它們啃食莊稼,而且挖掘的洞穴深長,可能會威脅水利設施安全,“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何況如此大體型的動物。”更值得注意的是,豬獾性情兇猛、咬合力強,屬鼬科中的“戰力強者”,且為狂犬病毒及寄生蟲攜帶者,直接接觸風險極大。
針對市民偶遇豬獾尤其是幼崽的情況,鄭從容強調,應立即聯系林業等專業部門,由專業人員將其轉移至遠離居民區的野外;幼崽則應交由有資質的救助站或動物園。切勿因外表“憨厚”而私自收留或接觸。
大皖新聞記者 許佳 實習生 陳森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