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剛剛推翻阿薩德政權半年的朱拉尼,現在卻面臨著"丟掉首都"的傳言滿天飛。
與此同時,流亡俄羅斯的阿薩德,卻被一些人期待能夠"東山再起",重新奪回敘利亞政權。
但現實真的如傳言所說嗎?阿薩德憑什么東山再起?敘利亞究竟誰主沉浮?
朱拉尼:從"敘利亞總統"到"高級打工人"的華麗轉身
先來看看朱拉尼現在的處境。
表面上,這家伙確實是敘利亞的臨時總統,去年12月推翻阿薩德后風光無限。
美國甚至在今年7月把他和他的組織HTS從恐怖主義名單上正式除名,這可是天大的政治洗白。
但仔細一看,這個總統當得并不輕松。
南部蘇韋達省的沖突就是最好的例子。
德魯茲武裝和貝都因部落打得火熱,朱拉尼不得不派兵平息。
更要命的是,為了停火,他簽署了一份讓人大跌眼鏡的協議。
這份協議的條款看起來就像是在"割肉求和"。
首先,所有HTS政府軍隊必須撤出德魯茲人的村莊。
其次,蘇韋達要成立本地議會,HTS相關組織不得進入。
第三,南部德拉省和庫奈特拉省也要解除武裝,組建地方安全委員會。
說白了,朱拉尼把南部三省的實際控制權都讓出去了。
這哪里像個國家元首,簡直就是個高級打工人。
老板(各方勢力)有要求,他就得照辦,還不能有怨言。
更讓人琢磨的是那些"朱拉尼逃離大馬士革"的傳言。
雖然官方一直否認,但各種跡象確實讓人懷疑。
以色列對大馬士革政府大樓的空襲,高級官員被暗殺的傳聞,都讓人感覺這個政權搖搖欲墜。
朱拉尼本人最近也確實很少公開露面,這在政治上可不是什么好信號。
一個連首都都待不住的總統,還能指望他統一全國?
說句實話,朱拉尼現在的處境,更像是在看別人臉色過日子。
土耳其、美國、以色列,每個大國都有自己的算盤,他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中東版"三國殺":誰都想當老大,誰都當不成
說起敘利亞現在的局面,真的很像一盤"三國殺"游戲。
每個玩家都有自己的地盤,都有自己的底牌,但誰都沒法一統江山。
這種平衡,可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各方力量相互制衡的必然結果。
先看看都有哪些玩家。
北部有土耳其撐腰的敘利亞國民軍,控制著靠近土耳其邊境的大片地區。
東北部是庫爾德人主導的民主力量(SDF),背后有美國900名駐軍保護。
南部的德魯茲武裝剛剛和朱拉尼簽了協議,實際上也算是半獨立狀態。
還有阿拉維派(阿薩德的老本家)雖然低調,但在沿海地區還是有相當影響力。
最要命的是,伊斯蘭國的殘余勢力也沒閑著。
今年6月,他們在大馬士革炸了一座教堂,25人以上喪生。
這種局面的形成,背后有深層的邏輯。
每個勢力都有自己的"三要素":外部支持、內部基礎、經濟資源。
庫爾德人有美國撐腰,還控制著敘利亞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田。
土耳其支持的國民軍有地理優勢,可以隨時得到土耳其的軍事支援。
德魯茲武裝雖然人數不多,但有以色列在背后推波助瀾。
就連阿拉維派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守著俄羅斯的兩個軍事基地。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方想要完全壓倒其他勢力,都是不現實的。
朱拉尼的HTS名義上統一了政府,但實際控制力非常有限。
今年3月,阿拉維派就搞過一次起義,朱拉尼派兵鎮壓,結果殺了不少人。
聯合國都出來譴責,說這是針對阿拉維派的"屠殺事件"。
這樣的政府,還能指望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
說到底,現在的敘利亞就是一個"弱國家,強社會"的典型例子。
中央政府說話不算數,各地諸侯各自為政,這哪里像個統一的國家?
阿薩德的"復出夢":沒錢沒人沒靠山,拿什么翻身?
現在輪到說說阿薩德了。
網上確實有不少人在傳"老虎師復出"、"阿薩德東山再起"的消息。
但說句實話,這些傳言基本上都是一廂情愿。
想要東山再起,得先看看你還剩下什么本錢。
先說外部支持這一塊。
阿薩德以前最大的靠山是俄羅斯和伊朗,現在怎么樣呢?
普京連見都不愿意見他一面,這說明什么?
俄羅斯已經跟朱拉尼政府談妥了,保留兩個軍事基地就夠了。
為了一個流亡的前總統去冒險?普京又不傻。
伊朗那邊也是自顧不暇,還忙著對付自己國內的麻煩呢。
至于美國,特朗普今年5月還和朱拉尼站在一起,明確支持解除制裁。
再看內部基礎。
阿薩德的老本家阿拉維派,表面上還算忠誠,但實際情況呢?
誰會真正為一個流亡海外的前領導人賣命?
特別是在朱拉尼政府已經對阿拉維派進行過"清算"的情況下。
今年上半年,聯合國都確認了,確實發生過針對阿拉維派的暴力事件。
在這種情況下,阿拉維派能保住自己就不錯了,還指望他們去幫阿薩德復辟?
最關鍵的是經濟資源。
路透社的調查報告顯示,阿薩德家族以前控制的企業帝國已經分崩離析。
那個叫"阿赫德"的商業集團,包含100多家企業,控制GDP近三成。
現在呢?至少一半已經被朱拉尼政府接管了。
那些跟阿薩德關系密切的寡頭,也被迫交出大部分資產換取"豁免權"。
阿薩德雖然轉移了一些資金到海外,但那點錢想要重新打天下?
別開玩笑了,打仗是最燒錢的事情。
更現實的問題是軍隊。
阿薩德以前的精銳部隊,比如著名的"老虎師",早就散了。
士兵們該回家的回家,該投靠新政府的投靠新政府。
沒有錢,沒有裝備,連個像樣的根據地都沒有,拿什么重建軍隊?
歷史告訴我們,流亡領袖想要復辟,必須要有強大的外部支持和穩固的內部基礎。
阿薩德現在這兩樣都沒有,復出基本上就是個夢。
敘利亞預告片:中東政治的"分餐制"時代來了
說了這么多,其實想表達一個觀點。
敘利亞現在的局面,可能不是臨時的亂象,而是"新常態"的開始。
我們可能正在見證中東政治從"大一統"向"分餐制"的歷史性轉變。
想想看,不只是敘利亞。
利比亞也是東西兩個政府并存了好幾年,伊拉克實際上也是高度分權的聯邦制。
也門更是分成了好幾塊,胡塞武裝、政府軍、南方過渡委員會各占一方。
這種"政治碎片化"的趨勢,似乎正在成為中東的新特征。
為什么會這樣?
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國博弈的方式變了。
以前是直接對抗,現在更多的是"代理人競爭"。
美國支持庫爾德人,土耳其支持敘利亞國民軍,以色列支持德魯茲武裝。
每個大國都有自己的"棋子",但誰都不想直接下場。
這樣的結果就是,沒有任何一方能夠完全勝利,大家都在各自的勢力范圍內維持平衡。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可能比以前的大一統政權更加穩定。
為什么?因為每個小集團都有自己的利益,都有外部大國的保護。
想要改變現狀,成本會非常高,而且很可能引發更大的沖突。
對于敘利亞的普通民眾來說,這當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從2011年內戰爆發到現在,已經13年了。
死亡人數超過50萬,流離失所的人超過1200萬。
現在雖然大規模的戰斗停止了,但重建工作進展緩慢。
世界銀行估算,敘利亞重建需要4000-5000億美元。
但到目前為止,國際社會只承諾了150億美元的援助。
這點錢,杯水車薪。
更讓人擔心的是,這種"分餐制"模式可能會向其他地區擴散。
當統一的中央政府無法有效治理,當外部勢力都有自己的代理人時。
政治碎片化就可能從例外變成常態。
這對整個中東地區的長期穩定來說,絕對不是什么好事。
但也許,這就是后阿拉伯之春時代的現實。
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定義什么叫"穩定",什么叫"統一"。
結語
從敘利亞的亂局可以看出,權力這東西,得到容易,守住難,失去了想拿回來更難。
也許,政治的分割狀態會成為中東的新常態,統一反而成了奢侈品。
你覺得,敘利亞的未來會走向何方?是繼續分裂,還是會有新的變局?
#圖文帶貨訓練營#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