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 孟慶偉 北京報道
據新華社消息,7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相關舉措。
會議指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涉及千家萬戶、事關長遠發展的重要惠民舉措。要指導各地盡快細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擔比例安排好補助資金,確保按時足額撥付。同時,要加強動態監測評估,科學核算辦園成本,統籌公辦、民辦幼兒園補助政策,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等群體政策銜接和兜底保障。
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將惠及上千萬家庭。教育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幼兒園數為25.33萬所,在園幼兒3583.99萬人,其中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3283.19萬人,占全國在園幼兒的91.61%。
利國惠民之舉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作為一項突破性改革舉措,“免費學前教育”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去年11月通過、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學前教育法》也提出:“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推進實施免費學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記者表示,此次國常會的部署是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具體落實。他認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促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但實施路徑需要逐步推進。”
在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背景下,免費學前教育也有利于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7月25日晚,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中經濟激勵措施在教育領域的體現,有助于進一步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成本,實現適度生育水平。”
這一舉措也體現了政府加大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決心。今年年初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部署,要“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范圍”。
全國政協委員、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免費教育的學段優先選擇學前教育,與當前的人口形勢密切相關,更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教育‘人民屬性’的貫徹落實。”
劉林指出,目前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占整體教育經費比例最低,實行免費教育政策的投入相對較少,因此應優先考慮在該領域讓老百姓享受改革成果。他表示,這體現了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既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的要求,對未來人口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3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中,學前教育占比為6.2%。近年來,中央對教育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劉林表示,2020—2025年(預算),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實現約8300億元增長,其中今年增幅最大,2024—2025年增長了2600億元。
《學前教育法》明確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優化教育財政投入結構,加大學前教育財政投入,確保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在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中占合理比例。此外,財政補助經費按照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原則,分別列入中央和地方預算。
專家建議:公辦民辦應享受等額財政補助
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對民生關切的積極回應,如何安排補助資金成為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國常會指出,要統籌學齡人口變化、財力狀況等因素,堅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則,進一步完善投入機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幼兒園教師待遇,提升辦園質量水平。要加強學前教育監督管理,嚴格落實監管責任,規范辦園行為,守護在園兒童身心健康。
儲朝暉表示,各地政府加大財政投入保障的關鍵,在于明確免費額度。“近期我在調研中發現,有地方政府積極推行免費學前教育,但免費額度未核算清楚。免費額度應考慮財政支出和適齡幼兒財政經費分配。”
儲朝暉還建議,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時,公辦和民辦園應享受等額財政補貼,即財政對民辦園的補貼標準加上實行政府指導價的保教費,總體不低于公辦園生均全口徑財政經費標準。“目前部分地區民辦園補貼標準偏低,這導致學前教育資源減少、質量下降,不利于普惠性民辦園發展。”
在儲朝暉看來,普惠性學前教育應從排拒性轉向包容性,讓所有孩子均等享受財政補助,這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他指出,公辦與民辦享受等額財政補助在國外也較為普遍。例如,丹麥私立幼兒園收入中70%來自與公辦園等額的政府補助,另30%向家長收費,提供多樣、就近服務。
北京市某大型民辦幼教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北京市普惠性幼兒園保教費標準有600元、750元、900元三檔,市、區兩級財政生均補助共1500元,但尚不足以覆蓋成本,難以實現與公辦園教師同工同酬。
記者從其他省份多所幼兒園園長處也了解到,目前暫未接到關于補助政策的具體通知。
(編輯:郝成 審核:吳可仲 校對:燕郁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