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短劇圈頭部演員柯淳在直播中自曝經濟緊張,一句“點外賣都要用券了”迅速沖上熱搜。他無奈表示:“真的我錢有用,沒那么多錢寄快遞了。我現在點外賣都要看配送費的程度了。”這番言論立刻引發網友兩極反應——有人心疼,也有人嘲諷:“娛樂圈哭窮新姿勢?”
柯淳被業內稱為“短劇圈唯一百萬級代言報價演員”,此前在綜藝《無限超越班》中,他曾透露短劇片酬“按天計算,每天2萬”,但隨后承認并未實際接到長劇的類似報價。更戲劇性的是,他自曝曾拒絕200萬合作邀約,理由是“不符合個人規劃”。
一邊是高片酬傳聞,一邊是哭窮,矛盾點在哪?業內人士分析,短劇市場競爭加劇,劇本同質化導致頭部演員資源減少,而柯淳正試圖從短劇圈轉型主流影視市場,需自掏腰包打磨作品。此外,他還要承擔團隊運營成本、公益項目(如見面會收益計劃捐贈)等支出,資金壓力不小。
同日,柯淳在成都舉辦粉絲見面會,現場排場不小,有網友直接開懟:“真缺錢還能搞這種活動?”更有人調侃:“點外賣用券就叫經濟緊張?誰不想花更少的錢啊?”
網友評論更是兩極分化——“個體戶演員本來就要自負盈虧,轉型期資金緊張很正常。”、“娛樂圈人均哭窮,一邊拒200萬,一邊喊窮,演給誰看?”、“他是不是在暗示粉絲多打賞?”
柯淳的“經濟危機”背后,折射出短劇演員的普遍困境——即便曾是“頂流”,想擠進主流影視圈仍面臨資源斷層、商務報價被壓低等問題。2025年他的新劇數量較少,綜藝曝光也未帶來預期收益,導致現金流吃緊。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柯淳的“哭窮”或許是一種人設經營——在娛樂圈,“接地氣”比“炫富”更吸粉。但網友是否買賬,還得看后續動作。畢竟,真窮還是假窮,時間會給出答案。
柯淳的“外賣用券”風波,既是個人財務困境的坦白,也是短劇演員轉型陣痛的縮影。至于網友信不信?那就見仁見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