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中國的第59項世界遺產。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是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的重大里程碑,也是世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認可。
今年是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一周年。這條貫穿北京老城南北的中軸線,不僅是中國古代都城規(guī)劃的杰作,更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在《北京中軸線的故事》一書中,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先生以生動的筆觸,為我們揭開其背后的隱秘故事,全方位展現(xiàn)北京中軸線的獨特魅力。
獨一無二的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以故宮為核心,向南延展,途經端門、天安門、千步廊、大明門、棋盤街、正陽門、天橋直至永定門;向北延伸,穿越景山、地安門、萬寧橋抵達鐘樓與鼓樓,縱貫北京老城南北。自13世紀始建,16世紀形成,經不斷發(fā)展,成為全長7.8千米的世界最長城市軸線。
圖片來源:新華社
單霽翔在《北京中軸線的故事》中寫道:中軸線是城市發(fā)展軸,中軸線從7.8千米延伸到88.8千米,體現(xiàn)出“一脈傳城”的氣魄。在新北京的城市空間結構中,北京中軸線仍將是世界上唯一的、無與倫比的、獨一無二的“中國氣質”中軸線,是“集中展現(xiàn)著中華文明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精粹的文化遺產軸線”。
申遺之路:凝聚無數人的智慧與汗水
2011年3月,在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四次會議上,單霽翔提交了“關于推動北京傳統(tǒng)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提案”。這一提案,猶如一顆投入歷史長河的石子,激起千層浪。當時,很多政協(xié)委員紛紛聯(lián)名支持。隨后,該提案被列為全國政協(xié)重點提案。
中軸線不僅是北京的城市骨架,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它蘊含著從古到今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動人文化與歷史,其價值不可估量。2012年北京中軸線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24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2年間,單霽翔和眾多專家一起,在考古發(fā)掘、博物館建設、環(huán)境整治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圖片來源:新華社
作為申遺核心人物,單霽翔在《北京中軸線的故事》中為我們揭開其背后的隱秘故事,從建筑工藝到申遺點滴,滿是對文化傳承的熱忱。
保護與傳承:讓中軸線活起來
北京中軸線既是北京的空間之軸,也是文化之軸;北京中軸線不僅是一座座單體古建筑組成的物質實體疊加,更是一段段穿越數百年時光的城市精神脊梁。至今,這里依然匯聚著城市中最具歷史和文化價值的眾多代表性文物建筑,集中展現(xiàn)了古都的風貌。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只是一個新的起點。正如單霽翔所說,每處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成功以后,都會帶來一系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課題。而《北京中軸線的故事》,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展望,激勵著我們繼續(xù)守護這份珍貴的歷史遺產,讓中軸線的故事永遠流傳下去。
編輯|王蕾雅
復審|李 鵬
終審|張弋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