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6日,中國男籃國家隊再次迎來震蕩性調整,17人名單突然縮減到15人,且被“踢出局的兩位球員,分別是杜鋒的“愛將徐昕和福建隊的劉金雨——這消息一出,立刻引發了不少討論,畢竟這不是傷病因素,而是教練組直接從實力層面做出的硬核篩選。郭士強顯然一點也不給“面子,果斷放棄了這兩名此前還被看好的年輕球員,傳遞出一種“誰能打就留下,誰不行就走人的強硬信號。
先說劉金雨,這個名字其實并不少見,但上賽季場均5.6分2籃板的表現實在難以令人眼前一亮;小前鋒的位置競爭激烈,能進國家隊本身就是有些出乎意料,離開其實也算合理,畢竟國家隊不是誰想來就能留的地方,實力才是硬道理。反倒是徐昕被放棄的消息,更讓人覺得有點意外,畢竟他背靠廣東、還有杜鋒這個“恩師的加持,曾被寄予很大期望,被稱作“廣東的文班亞馬,這光環一度讓很多球迷對他抱有期待,但事實擺在眼前,他上賽季場均4.7分2.8籃板,季后賽出場時間甚至還縮水,數據和表現完全沒能撐起他進入國家隊的底氣。
問題來了,內線缺人是公開的秘密,尤其是中鋒位置緊缺,照理說徐昕這種潛力股應該有機會打磨和成長,結果郭士強卻選擇直接放棄,顯然是對他的實力和狀態極為失望。你說巧不巧,這種決斷其實也反映出國家隊對陣容質量的嚴格要求,沒有人能靠“潛力就能混日子,否則早就擺爛了。更何況徐昕的上場時間少,杜鋒對他的信任度本身就有限,如今被郭士強無情篩選掉,這對他個人和廣東隊來說都是不小的打擊,未來的出場機會恐怕更加渺茫。
從戰術和人員配置的角度來看,郭士強這波操作其實透露出他想打造一個更穩定、更能打硬仗的12人陣容,畢竟亞洲杯的舞臺不允許試錯和搖擺,必須拿出真刀真槍的陣容。現在15人還得再減3人,剩下的12人名單很快就會揭曉,能否留在最終名單上,連那些有潛力的球員也得掂量實力和狀態,說白了,國家隊不是練級場,是拼成績的戰場。至于另外一位杜鋒的“愛將徐杰,雖然目前離隊概率也被提及,但最終能否“保住飯碗,還是看他接下來在訓練和比賽中的表現。
這場“減員風暴其實反映了中國男籃目前的尷尬局面——既缺乏頂尖內線,又在年輕球員的培養和信任上顯得猶豫甚至殘酷。郭士強的做法雖然直接,但也不無道理,畢竟亞洲杯不容許拖后腿,球隊需要的是立刻能打的戰士,而不是被寄予厚望但表現平平的“潛力股。此情此景,也讓球迷們開始反思,中國男籃到底該如何平衡培養新人和追求戰績的矛盾,畢竟未來的路還長,不能全靠一兩場熱身賽就定論。
總結來看,這次人員調整雖殘酷,但在理智層面講是必須的洗牌,是打磨陣容的必經之路,郭士強的果斷有他自己的考量,也許能激活團隊更好的競爭氛圍,畢竟扯著臉面留人不如放手一搏讓真正能打的球員上場。接下來就看這15人如何爭奪最后的名額,12人名單一出,或許又會有新一輪的“點贊回懟和輿論風暴,但無論如何,期待中國男籃能在亞洲杯交出讓球迷滿意的答卷,別讓這場大調整變成一場空歡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