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下午,渭南市博物館迎來一場華裔學生的“文化尋根”之旅。來自荷蘭、英國、捷克、德國、西班牙等國家的30名青少年滿懷對中華文明的好奇與向往,在此開啟了一段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活動精心設計了“草顏花色”植物錘染與“沉浸式漢字之旅”兩大核心體驗,讓華裔青少年在動手實踐與趣味互動中,觸摸中華文明的古老脈動。
在博物館互動體驗室內,講解員引領學生們穿越時空。通過觀察史前人類如何利用自然植物裝飾生活器具,學生們理解了古人對美的樸素追求。大家將采摘的花葉巧妙敲打,其天然色素在帆布包上綻放出獨一無二的紋樣。每一次落錘,不僅是創造一件個性作品,更是對史前文明的一種探索。
漢字演變長廊的探索在講解員老師的生動講述下徐徐展開。學生們紛紛化身“漢字偵探”:傳話游戲重現了“結繩記事”時期傳遞信息的不便,倉圣鳥跡書碑與5000年倉頡手植柏的傳奇,點燃了孩子們對文字誕生之初的想象;梁帶村青銅器上的神秘金文、甲骨文與現代文字的“連連看”挑戰,讓冰冷的文物瞬間鮮活,學生們在符號對照中驚嘆漢字的演變;面對“與華相宜”漢代瓦當,學生們了解到渭南市博物館基本陳列標題的來源,更理解“華夏”出處與祈福寓意;在了解程邈“隸變”故事后,學生們再次體驗隸書的方正舒展,領略漢字書寫的革命性突破;楊素墓志前,工整的隋唐楷書展示了漢字成熟期的法度莊嚴;清代牌匾上的漢字成了尋寶目標,學生們在辨識中體會漢字在建筑藝術中的點睛之妙。互動環節中,講解員巧妙融入學生姓氏或名字的趣味解讀,瞬間拉近了古老文字與個體生命的距離。游戲化、故事化的方式,讓厚重的歷史知識在歡聲笑語中悄然沉淀。
這場精心策劃的博物館之旅以植物為媒,讓華裔學生感知先民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漢字為橋,引導他們沿著筆畫的軌跡,一步步丈量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輝煌歷程。
當植物汁液在布包上暈染出斑斕圖案,當自己的名字在古老文字中找到奇妙關聯,文化的種子已悄然播撒心田。渭南市博物館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不僅展示了渭南深厚的歷史底蘊,更在華裔青少年的心中鑄就跨越山海、歷久彌堅的文化認同。活動尾聲,華裔學生們還在渭南市博物館文創中心了解文物衍生的文創作品,體驗印章套系打卡。
編輯/王露
審核/閔盼龍
來源/渭南市博物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