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電商平臺上,顏色鮮艷、價格低廉的嬰幼兒塑料拖鞋很受歡迎,一些店鋪號稱銷量過萬。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低價童鞋可能存在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超標問題。
增塑劑超標的童鞋有何危害?如何全鏈條監管筑牢童鞋安全防線?記者展開調查。
今年3月,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在5個主流電商平臺,分別按銷量由高到低排序選取前10個PVC(聚氯乙烯)材質兒童涼鞋樣品,進行鄰苯二甲酸酯含量檢測。結果顯示,抽檢的50雙兒童涼鞋中有25雙鄰苯超標,整體超標率為50%;平均超標倍數為365倍,最高超標倍數為509倍。目前,在市場監管部門督促下,多家平臺已對不合格產品采取下架、溯源排查等措施,相關流向追蹤工作同步推進。
近期記者也在電商平臺上隨機購買了5批次嬰幼兒鞋送廣東質檢院檢測。結果顯示,2批次鄰苯二甲酸酯項目不合格,其中,一雙貨號為“T16”的童鞋鄰苯二甲酸酯最高值為38.016%,而強制性國標要求的是含量不超過0.1%,相當于超標約380倍。
標簽顯示,該款童鞋的生產商為廣東省吳川市某塑料鞋廠。記者將檢測結果反映給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隨即前往該塑料鞋廠開展檢查,現場未發現記者所購買的“T16”款童鞋。經詢問該廠負責人,“T16”款童鞋已于2020年停產。執法人員對該廠區正在生產的童鞋進行抽查,檢驗發現仍有一款童鞋不合格。
7月21日,執法人員將檢驗報告送達該廠負責人,并對未銷售的涉嫌不合格兒童塑料鞋進行查封。
吳川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網店上銷售“T16”款童鞋的經營企業為外地一家商貿公司。針對該企業未及時回收市場流通的不合格產品、質量安全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市場監管部門已責令其改正。
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童鞋安全技術規范》(GB 30585—2024),進一步強化相關規則,增加了鄰苯二甲酸酯的有機化合物范圍,并將嬰幼兒鞋、兒童鞋相關鄰苯二甲酸酯含量不超過0.1%的要求,修訂為小于0.1%。生產超過此標準的產品,可依據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追究相關責任。
守護兒童健康安全無小事。6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全國婦聯等六部門聯合印發《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將童鞋鄰苯二甲酸酯超標作為重點問題,部署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專項治理。
在流通環節,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召開電商平臺工作座談會,要求電商平臺嚴格履行法定責任、切實加強商品準入管理、構建異常低價識別機制、加強技術支撐引導、提升平臺問題識別能力。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對于兒童塑料拖鞋,若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質的每雙售價低于11元、PVC材質的每雙售價低于7元,消費者應引起警惕。售價低于此警示價格的產品,很可能在原材料選用、生產工藝等環節存在減配問題,難以滿足國家標準要求。據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