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趙作海:社會太復雜 開店、進傳銷、投資被騙 65萬賠償款沒了)
我對生活的要求不高,只要能把日常生活管走就行了。
社會太復雜,我惹不起,總躲得起嘛!
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誰也不認識誰,這比呆在鄉下自在。
【趙作海案】
1999年,因同村趙振晌失蹤后發現一具無頭尸體而被拘留。2002年,商丘市中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其死刑,緩刑2年。2010年5月,河南省高院認定趙作海故意殺人案系一起錯案,宣告趙作海無罪,其獲賠65萬。
被稱為河南版“佘祥林”的趙作海,在入獄11年后,因被“殺”者回村而被無罪釋放,并獲賠65萬國家賠償款。
一個與社會隔斷了10多年的人重新回歸,在人情相處、經商務工等諸多方面,趙作海一路走得磕磕絆絆。
出獄后的65萬賠償款,使得人情微妙,他和大兒子、多個親戚鬧僵;他開小旅館,因不懂經營而賠錢倒閉;他稀里糊涂地混入傳銷,20多萬沒了;剩余的錢投給了所謂的投資公司,卻遭遇老板跑路。
從無罪釋放至今近6年,趙作海當過“公民代理人”,之后短暫從事環衛工,如今成了一名抄水表的工作人員。歷經人情冷暖,他現在小心翼翼地維系著因錢生隙的親情和友情。
面對這一路的跌跌撞撞,他搖著頭感嘆“社會太復雜了,蹲監獄和社會脫節了十來年,跟不上形勢了。”
工作
掃過馬路,現在抄水表
生意黃了,錢沒了。不愿意回老家的趙作海,需要在城市里找一份謀生的職業。2014年,趙作海成為商丘市一名環衛工。這份工作不到半年就辭職了。主要是上班的道路改道,需要花很多時間,又覺得工資低,“1200元的工資,不夠日常生活。”
剛出獄那會兒,他曾經干過一份特殊的工作——“公民代理”。
在代理過程中,趙作海面對找他“洗冤”的人,會帶著有些威嚴的聲音問:“你有什么冤屈,都告訴我。”在這份工作中,蒙受冤屈蹲獄多年的趙作海似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存在感。如今,這份工作也被他當成自己經歷中的“笑話”,“都是別人想利用我的名氣攬業務,騙你的名。”
2014年9月,辭去環衛工的趙作海賦閑在家。后來在河南省高院的協調下,商丘方面為趙作海夫婦安置了房屋,安排了一份抄水表的工作,每月1800元。“光維持生活,這份工資是夠了。”趙作海對眼下的生活算是滿足的。他一直強調自己不想再參加任何社會活動了,“倒騰了一圈,做什么都失敗了。”趙作海并不忌諱自己過去幾年的失敗,他認為正是因為這些失敗,讓他逐漸相信了自己其實更應該是一個普通平凡的老頭兒。
趙作海還有理想:就是留在城里,他不愿意回老家。
抄水表的工作很輕松,工資收入相比此前的環衛工作已經算不錯了。有了這份工作保底,趙作海可以有大把的時間騎自行車鍛煉身體,陪妻子遛彎兒。趙作海說,自己年紀越來越大了,不想再參加任何社會活動。
投資
幾十萬交給別人,人家跑路了
人有了錢,就總想做點事情,趙作海也不例外。出獄后拿到的65萬國家賠償款,他想用手頭的錢,重新在社會上立足,讓余生過上幸福日子。帶著媳婦進城的趙作海,很快在商丘市租房安頓下來,他決定經商,于2012年4月在商丘市歸德路開了個小旅社,由于不懂經營,旅社很快收支不平衡,8個多月后旅社關門,損失4萬元。
趙作海不愿意讓存折上的錢閑著。經過選擇,趙作海夫婦投資了一項叫做“西部大開發扶貧工程”的項目,后被證實是傳銷,被騙17.5萬。對此,趙作海總結說,“沒文化,缺少知識,人家要騙你很容易。蹲監獄,和社會脫節了十來年,你看不到社會的發展,跟不上形勢,就得吃虧。”
自己沒文化做不了生意,把錢投給會做生意的人總該穩妥吧!趙作海索性放棄了自己做生意的念頭,將剩下的約20萬元,盡數投入商丘一家投資公司,以換取每月2%的收益。“沒想到的是,我想著分別人賺的利息,人家卻想著我的本錢,投進去的本錢又被騙了。”趙作海對成都商報記者說,“剛開始放20多萬,加上后來打工掙的錢和利息,累積到40萬。”按照投資公司的計算,40萬的本金,每月可固定獲息8000元,結果在領取了一次收益之后,投資公司主要負責人突然跑路,夫婦倆的本息都沒了著落。
至此,65萬賠償款被消耗殆盡。與剛出獄時的躊躇滿志相比,如今的趙作海低調了許多。面對這幾年過山車般的起伏跌宕,趙作海歸結為:自己沒文化,社會太復雜,導致自己處處被騙所致。
相處
因為錢和兒子、親戚相繼鬧僵
正月初九的下午,河南商丘,趙作海和二兒子在新安置的家中坐著看電視。妻子李素蘭和來看望她的女兒們一起出門逛街去了。趙作海對新家很滿意,三室兩廳,不用自己出租金,是河南高院協調商丘方面安置給趙作海夫婦的。
今年的春節對趙作海家而言,多了些溫暖。
“我外甥來看我了,這是我二兒子。”趙作海一共三個兒子,出獄后為大兒子修了房子娶了媳婦,后因為大兒子私自取走自己14萬元賠償款的事和大兒子鬧翻,兩個小兒子一直在外打工,仍未成家。
2010年在剛拿到65萬賠償款之后,趙作海因為錢的事情和大兒子、親戚相繼鬧僵。他后來離開老家趙樓村,來到商丘市區。
趙作海回憶,剛出獄時,隔三岔五上門的親友不少,有攀親串戶的,有借錢的。可不管親戚們如何說,也沒能從趙作海手中借走一分錢,后來鬧到親戚反目,至今沒有來往。
“錢,一分沒借。”因此趙作海落下了一個摳門兒的名聲。在趙作海看來,錢這個事,借也鬧僵,不借也鬧僵,還不如不借。
因為大兒子私自取走他14萬元錢的事,趙作海曾與大兒子一家鬧僵。
盡管摳門兒,但對妻子李素蘭還是有些例外,趙作海還是愿意把自己的錢交給妻子花費。“為啥她六十歲還恁美啊,就是美容啊。”趙作海喜歡妻子的講究,每天把自己收拾得整潔和洋氣,他老趙有面子。
趙作海坦言,自己并不害怕自己因為沒錢被拋棄,“在一起就好好過,不能在一起也不強求。”(來源:成都商報”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