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俄烏剛談完,這五人又湊一塊急call特朗普)
文 觀察者網 阮佳琪
自2022年3月伊斯坦布爾協議草案“中道崩殂”,時隔三年,俄羅斯與烏克蘭終于再次同桌而談。當地時間5月16日,俄烏兩國代表團重回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就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進行直接對話。
據俄新社、路透社等報道,這場備受矚目的會談時長不足兩個小時,在領土、安全保障和停火等基本問題上,沒有跡象顯示會談雙方縮小了分歧。雙方在會談中,大多重復著外界早已熟知的立場:烏方要求立即停火,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談判;而俄方則堅持,在達成停火之前,需先進行更多輪次的談判。
盡管會談最終未能達成停火協議,但兩國同意互換1000名戰俘。按烏克蘭代表團團長、烏國防部長烏梅羅夫的說法,這將會是俄烏沖突爆發至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俘交換。烏梅羅夫稱,具體交換時間已經確定,但尚未公開。
英國“天空新聞網”分析稱,同意交換戰俘是本次會議“唯一的實質性成果”,俄烏試圖“建立信任”,但并未借會談“拉近”彼此距離。雙方對于會談的評價也截然不同,烏方認為“會談毫無成果”,俄方則表示“總體滿意”,并稱已做好繼續接觸的準備。
會后,俄代表團團長梅金斯基發布簡短聲明,證實雙方達成換囚協議。同時他還透露,烏方提議兩國元首進行直接會談,俄方稱已留意到這一點,并將審慎考慮。
烏梅羅夫也在烏方發布會上談及此事。他直接表示,下一步將是烏克蘭和俄羅斯舉行“領導人級別”會晤。
會后,土耳其外交部長在X上發文,將此次會談稱為“對世界和平至關重要的一天”。他透露,烏克蘭、俄羅斯同意以書面形式溝通各自的停火條件。雙方原則上同意再次舉行會談。
據土官員稱,雙方暫未就下一輪談判的具體時間表或地點達成一致,需先向各自領導人匯報此次會談情況。
俄方代表團團長梅金斯基就談判結果發布聲明 圖/俄新社
俄烏對會談結果的評價“截然不同”,“巨大突破中邁出的微小一步”
作為三年來的俄烏首次會談,外界原本猜測現場氛圍會劍拔弩張。而一名土耳其官員向路透社說,“會談氣氛很平靜。”
但從其對現場的描述中仍可察覺“暗流涌動”:雙方談判團隊分坐于U型桌兩側,俄方成員身著西裝,而半數烏方代表則穿著軍裝。
一名烏克蘭消息人士透露,盡管俄語在烏克蘭廣泛使用,但會談中烏方代表仍通過翻譯用烏克蘭語發言。另有歐洲消息人士還稱,俄方拒絕了烏方要求美國代表在場的請求。
據烏代表團團長烏梅羅夫介紹,俄烏雙方在談判中主要集中討論了三件事:停火、戰俘交換以及兩國元首直接會晤的可能。
不過,從會后俄烏各自的聲明口徑來看,雙方在核心議題上依然分歧巨大。英國“天空新聞網”將會談結果稱為,“巨大突破中邁出的微小一步”。
烏方的表態仍然聚焦于對俄羅斯的抨擊。在回應路透社采訪時,烏代表團的一名匿名消息人士指責稱,俄方在會談上提出的要求“脫離現實,遠超此前討論的范疇”。他還聲稱,俄方同時提出了“其他根本不可行、缺乏建設性的條件”。
據其所說,作為停火條件,莫斯科向烏方發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從部分領土撤軍。烏克蘭《基輔獨立報》等報道稱,俄方要求包括,烏軍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等地區撤出。
兩名據稱了解會談內容的人士還向路透社透露,會談上,梅金斯基將俄羅斯的戰斗意志與18世紀初沙皇彼得大帝對瑞典持續21年的戰爭相類比,稱俄方“做好了必要時長期作戰的準備”。
其中一人援引其言論稱:“我們不想打仗,但只要你們樂意,我們做好戰斗準備了,一年、兩年、三年,(無論多久)。”
在當天舉行的烏方發布會上,烏外交部發言人季希也表示,俄方“提出了一些烏方認為不可接受的問題”。
他繼而強調,烏克蘭代表團有一個“明確的議程”,那就是在會談中實現停火。他說,“這是合乎邏輯的,因為如果你想進行嚴肅的談判,就需要先讓槍聲安靜下來。
會談結束后,烏克蘭外交部長西比哈在X平臺上發文稱,他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達成共識,認為“必須加大對莫斯科的壓力,以實現全面且持久的停火”。
不過,西比哈在臉書另發的一篇貼文中承認,即便僅從“互換戰俘”這一角度考量,此次會談也具有“積極”意義。
俄羅斯方面沒有對會談情況作出過多評價和回應。俄代表團團長梅金斯基簡短介紹稱,俄烏雙方同意,將分別提交對未來停火細節的設想,并在這之后繼續談判。他著重強調,俄方愿意繼續保持接觸。
另據俄新社報道,梅金斯基隨后在接受俄媒采訪時表示,莫斯科將與基輔的這些接觸,視為“2022年伊斯坦布爾協議”進程的延續。他指出,彼時基輔“撕毀”了這些協議,因此有必要在新的談判期間,提醒烏方這份協議的“重要性”。
梅金斯基補充說,同樣關鍵的是,要讓人們記住“如果烏克蘭同意和平,這一切將會如何結束”。
當地時間16日,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則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俄羅斯試圖將正在進行的談判與2022年的談判相關聯,但是兩次談判實際上僅有伊斯坦布爾這一地點具有相同點。
歐洲火速“抱團”急呼美國,特朗普著急回家“看孫子”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報道,在會談進行的同時,烏總統澤連斯基正在阿爾巴尼亞的一場歐洲會議上發表講話。
演講中,澤連斯基聲稱, 如果俄羅斯的和平努力最終淪為“作秀”,世界“必須作出回應”。
他強調,烏克蘭的“首要任務是全面、無條件和誠實的停火”。“必須立即采取行動以制止殺戮,并為外交奠定堅實的基礎。” 他補充說。
在歐洲,一幅似曾相識的畫面再次上演:伊斯坦布爾會談結束后不久,烏克蘭、英國、法國、德國和波蘭的領導人圍坐在一起,給美國總統特朗普打電話。
歐洲五國領導人與特朗普通話 圖/法國總統馬克龍的X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稱,六天前,也就是5月10日,同樣是這五名歐洲領導人公布了類似的合影,那次他們是在基輔,圍坐在電話旁與美國總統通話,向俄方施壓,要求立即實施為期一個月的無條件停火。
CNN指出,俄烏之間的此次直接會談,本應開啟解決歐洲二戰以來最大沖突的外交新紀元,但實際情況看來,“兜兜轉轉一周,外交努力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當地時間5月10日,英法德波四國首腦與澤連斯基在基輔開會,同特朗普通話
據路透社報道,烏總統發言人透露,會談結束后,澤連斯基在通話中呼吁盟友采取更強硬行動,除非莫斯科接受特朗普提出的30天停火提議。澤連斯基稱,若俄羅斯拒絕停火,就應對其實施更嚴厲的制裁。
歐洲領導人都繼續表達了對烏克蘭的支持:英國首相斯塔默稱,達成“互換戰俘”協議固然是“好事”,但俄方立場“顯然不可接受”,歐洲領導人、烏克蘭和美國正“密切協調”應對措施;法國總統馬克龍批評俄羅斯拒絕與烏克蘭停火和對話,批評俄方“拖延時間”;新上任不久的德國總理默茨,在表示應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支持的同時,也稱俄烏談判是一個“雖小卻積極”的信號,他呼吁加大外交努力;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則表示,歐盟正在制定針對莫斯科的新一輪制裁方案。
但與歐洲的焦灼相比,特朗普這邊顯得“松弛感”滿滿。
早前他曾稱,自己可能會在訪問中東的行程結束后,前往土耳其。不過,據德國《圖片報》、美國《野獸日報》報道,特朗普結束中東之行后,放棄前往土耳其參加烏克蘭問題談判,而是迅速飛回美國——回家看孫子,他31歲的女兒蒂芙尼剛誕下了一名男嬰。
周五早些時候,在抵達其中東之行的最后一站迪拜之前,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曾表示,俄烏和談在他和俄總統普京會面前不會有進展。
據俄新社報道,特朗普還表示,他有信心組織并舉行與俄總統普京的首腦會晤,以解決烏克蘭危機。在返美的飛機上,他稱自己可能會與普京通電話。
他繼而表示,與澤連斯基的會晤“不太輕松”。他說,“我不喜歡他說的話,他把事情弄得更復雜了。我一直說他手里沒有牌,他手里真的沒有牌,我是實話實說。”
特朗普還聲稱,只有在他的斡旋下,烏克蘭危機才有可能實現和平解決。
美方已多次表達欲舉行俄美首腦會晤的提議,白宮還稱,他們預計此類會晤將“很快”舉行。
而對于美國關于“特普會”的提議,當地時間16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回應俄媒表示,俄方同意與美國舉行高級別嚴肅對話是“必要的”,但此類會晤需要“精心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