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5年5月28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
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
總臺央視記者:5月27日,李強總理出席了東盟—中國—海合會峰會。發言人能否介紹有關情況?在當前形勢下,中國、東盟、海合會國家加強聯系與合作,有何重要意義?
毛寧:昨天下午,李強總理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了東盟—中國—海合會峰會。這次峰會的主題是“共創機遇 共享繁榮”。
李強總理在講話中表示,中國、東盟、海合會國家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在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建立三方峰會這樣的交流平臺和合作機制,堪稱地區經濟合作的一大創舉。通過更為緊密的聯接和合作,三方能夠造就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圈和增長極,對于各自經濟繁榮和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三方應當牢牢把握這一歷史性機遇,豐富合作內涵,努力打造跨區域開放的典范、跨發展階段合作的典范、跨文明融合的典范。
中方愿同東盟、海合會加強三方伙伴關系,商討制定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加強對接聯通,拓展各領域合作,促進人員往來和民心相通。三方要加強在聯合國等多邊機制內溝通和協調,捍衛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旗幟鮮明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
會議通過了《東盟—中國—海合會峰會聯合聲明》。
路透社記者:日本防衛部門稱,中國“遼寧號”航母編隊已經駛過日本南部島嶼,正駛向西太平洋,日方對此保持密切關注。中國航母編隊為何如此接近日本?中國是否想以此向日本、美國及臺灣地區傳遞信息?
毛寧:具體問題建議向中方主管部門了解。我可以告訴你的是,中國軍艦在有關海域活動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希望日方客觀理性看待。
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記者:東盟、中國、海合會舉行峰會,三方將共同致力于加強伙伴關系。三方還舉行了經濟論壇。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國將對推動三方經濟合作發揮什么作用?
毛寧:正如李強總理在三方經濟論壇開幕式致辭中指出,合作是戰勝共同挑戰的唯一正確答案。在當今時代背景下,能夠攜手應對挑戰就是在創造機遇。
中國將以自身高質量發展,為三方合作不斷注入新動能。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充分展示了強大穩定性。中國明確提出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取向,將持續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經濟行穩致遠。我們將把發展的戰略立足點更多放在擴大內需、做強國內大循環上,不斷提升經濟的內在驅動力,也將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讓東盟和海合會國家以及世界各國企業共享中國發展機遇。
圖為在現場外媒記者提問
法新社記者: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已通知各使館和領館,停止發放任何學生簽證。中方是否通過外交渠道與美方就此進行過溝通?對此有何評論?
毛寧:我們注意到有關動向。中方一貫認為,正常的教育交流、學術合作不應受到干擾。我們敦促美方切實保障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各國留學生的合法正當權益。
《北京青年報》記者:我們注意到,2025年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在北京舉辦期間,中國美國商會會長何邁可表示,關稅戰就像一場“事實驗證”,證明中國是美國重要的商品市場,也是美國商品重要的供應來源。摩根大通等多家美國企業表示,將持續在華投資,深耕中國市場,參與中國經濟增長和創新。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毛寧: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作為全球體量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經貿合作為兩國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后,美國采購商訂單激增,中美航運市場“一船難求”,充分反映了兩國之間巨大的雙向需求。
保護主義沒有出路。我們歡迎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在中國經營發展、深化合作、共創機遇、共享未來。
澎湃新聞記者:我們注意到,中方在東盟—中國—海合會峰會期間宣布對沙特等4國試行免簽政策,發言人能否進一步介紹有關情況?
毛寧:為進一步便利中外人員往來,中方決定擴大免簽國家范圍,自2025年6月9日至2026年6月8日,對沙特、阿曼、科威特、巴林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上述4國持普通護照人員來華經商、旅游觀光、探親訪友、交流訪問、過境不超過30天,可以免辦簽證入境。
加上2018年全面互免簽證的海合會成員國阿聯酋和卡塔爾,中方已實現對海合會國家免簽“全覆蓋”。我們歡迎更多海合會國家朋友來一次說走就走的“中國行”。
彭博社記者:英國駐美國大使昨天稱美國及其盟友應該建立科技合作伙伴關系。他說,當今世界他最擔心的是中國贏得技術主導地位。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毛寧:中方始終認為,只有堅持開放合作,創新和發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我們重視科技創新國際交流,科技創新成果應當惠及所有國家。
毛寧回答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