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消息,據科技市場分析公司Canalys(現隸屬于Omdia)估算,今年4月,印度出口至美國的iPhone出貨量同比大增76%。這一激增正值蘋果公司加快推進“印度制造”計劃,而分析人士認為,這一策略將面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和中國政府的阻力。
Omdia數據顯示,4月份從印度出口至美國的iPhone約為300萬部。相比之下,同期中國對美iPhone出貨量則同比銳減約76%,僅為90萬部。
Omdia研究經理周樂軒表示,4月的數據反映出蘋果為應對華盛頓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所采取的積極舉措,目前蘋果大部分iPhone仍在中國制造。
“這場最新的中美貿易戰,正是蘋果長期以來一直在做準備應對的那類擾動。”周樂軒說,并補充道,早在新冠疫情期間,蘋果就已開始加大對印度供應鏈的投資。
Omdia的估算還顯示,3月印度對美iPhone出貨量首次超過中國。出貨量的提升發生在特朗普(Donald Trump)于4月2日首次實施“對等關稅”前夕。據周樂軒介紹,3月的出貨量異常高,似乎是公司為了應對新政進行提前備貨的結果。
4月11日,特朗普政府決定將iPhone及其他消費電子產品從“對等關稅”清單中豁免,但這一舉措并未扭轉現有趨勢。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5月初再次重申,大多數在美國銷售的iPhone未來將由印度生產。
目前,依據特朗普政府現行關稅政策,從中國進口的iPhone仍需額外繳納30%的關稅,而包括印度在內的大多數其他國家的基準關稅為10%。
增長將趨于平穩?
Omdia的周樂軒指出,盡管3月和4月印度iPhone出貨量激增,顯示了蘋果供應鏈的靈活性,但預計全年余下時間這一增長勢頭將放緩。
“印度的產能預計不會增長到足以完全滿足美國市場需求。這還為時尚早。”他說,并指出,公司最近才開始向美國出口最新的iPhone 16 Pro機型。
Omdia估算,美國市場每季度對iPhone的需求約為2000萬部,印度預計要到2026年才能達到這一供貨水平。
與此同時,Futurum Group首席執行官兼首席分析師丹尼爾·紐曼(Daniel Newman)指出,出貨量數據僅反映了最終組裝環節,并不代表整個供應鏈和制造流程。
“實際上,他們將越來越多的最終組裝環節從中國轉移到印度,這對蘋果來說并不難。”紐曼表示,但絕大多數零部件和分組件仍然在中國生產。
中美兩國的阻力
分析人士認為,印度進一步擴大iPhone產能的能力,可能會受到中美兩國政策的掣肘。兩國都對蘋果在關稅問題上的應對方式心存疑慮。
紐曼認為,雖然這是蘋果的明智之舉,但在特朗普看來,這等于是在玩“危險游戲”,因為這無法達到其政府加征關稅的目標。
上周五,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威脅對所有iPhone加征25%關稅,并再次強調,他期望在美國銷售的iPhone必須在本土制造,而“不是印度,也不是別的地方。”(易句)
(本文由AI翻譯,網易編輯負責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