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如果讓你回到十年前,你會做些什么?
- 買彩票,買股票,還是買房子?
- 又或者是想彌補一些曾經錯過的東西。
總之啊,大部分人都期盼過回到過去這件事兒。
為什么?
因為遺憾嘛,人生在世,總會留下一些遺憾,有了遺憾就想要去彌補遺憾。
- 不過啊,可悲的是,時光不能倒流,人生不能重來。
- 但可惜的是,人生也不需要重來。
因為站在現在這一刻,我們如果能夠預測未來,那不就相當于把未來的我們,傳送到現在了嗎,不是一樣可以不留遺憾了嗎?
可是,人,真的可以預測未來嗎?
還真能!
不但能,而且這個世界上,還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從事的職業就是預測未來。
我說的這些人,可不是什么先知和神棍啊。
我說的,是一群有著科學理論背景的預測學家。
不知道大家認不認識這個人。
他叫丹尼爾·伯勒斯,是未來學的行家里手。他聲稱自己潛心30年,研究科技趨勢和商業變化,已經掌握了預測未來的秘籍,還創立了一個神秘的預測組織。30年來,數百次對未來的精準預測,無一失手。
什么叫無一失手?
就是從他嘴里說出來的話,都應驗了。
坦白說,剛看到這個人的信息的時候,我一點兒都不相信,這不就是個大忽悠嗎?
不過,在深入研究了此人和他寫的一系列書籍以后,我還真有點動搖。
也許,這個世界上真有預測未來的學問,而這些學問,我暫時把它總結為“未來思維”,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未來思維”的高明之處,并試著用這個思維模型,預測一下2021年,會出現有什么樣的重大機會。
好,迫不及待,我們的旅程,現在開始。
繼續聊剛才咱們說的“回到過去”那個問題,我們再來做一個思想實驗,據說,1980年的紐約市犯罪率很高,那么如果讓你回到40年前,并且把這一年紐約市的所有犯罪記錄統統給你,請問,你能降低紐約的犯罪率嗎?
你肯定覺得可以啊,按照犯罪記錄,把這些犯人統統抓了,犯罪率不就降低了嗎?
可事實是,就算你抓了所有罪犯,紐約市的犯罪率依然不會改變。
為什么?
因為,犯罪率不是某一些人造成的,而是整個系統造成的。
這跟當時的社會制度,人群分布,甚至是世界局勢都有關系,你抓了一個犯人,同樣的案子,會有另外一個人再犯一遍。
人力是敵不過系統的。
再說一個例子,心理學領域有一個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實驗讓24名志愿者在斯坦福大學的一座地下室里體驗監獄生活。他們被隨機分成兩撥,一撥人扮演囚犯,一撥人扮演獄卒。
誰知道,隨著實驗的展開,這兩撥人越來越入戲,在超級逼真的監獄系統中,大家好像都變成了被提前設定好的那類人,獄卒無情得鎮壓囚犯,囚犯忍受不了虐待反抗暴動,情況越來越失控,最后大部分人都得了嚴重的心理疾病,實驗也被緊急叫停。
你看,在這個實驗中,志愿者是隨機選取的吧,身份是隨機分配的吧,但不管是你誰,給你分配了什么角色,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你處在一個完整的系統之中,你就會逐漸被系統塑造,就會被系統改變。
各位,我在說什么?
我是在說未來學家最基本的一個能力,洞察力。
洞察力洞察的是什么?是洞察系統如何決定我們的行為,洞察我們的行為在系統內部,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
請注意,這里涉及到兩個詞,“系統”和“我們的行為”。
在未來學家眼里,這兩個抓手,就是預測未來最好用的鑰匙。
未來學家把它們稱之為,硬趨勢和軟趨勢。
所謂硬趨勢,就是像系統一樣,穩固不變的趨勢,比如,十年后你一定會變老十歲,這就是硬趨勢,因為在時間系統中,歲月流逝不可逆嘛。
而所謂軟驅,就像是我們的行為這樣的,可以隨機而變的趨勢,比如,十年后,你是的健康狀況如何,這就是軟趨勢,因為在你自己的行為中,任何改變都會影響你的健康狀況。
往大了說,隨著人工智能發展,機器在一些領域取代人類,這就是硬趨勢,是科技系統決定的。而人工智能首先會在哪個領域取代人類,就是軟趨勢,是我們自己的行為方向決定的。
往更大了說,中國文化里有陰陽二氣,陽為定數,陰為變數,一陰一陽,循環不息,才有萬物。《易經》就是通過陰陽這兩個基本的變量,推演和預測世事變化的。
你看,在這里,中國的陰陽文化和西方的未來學相遇了,而他們的底層邏輯竟然是如此的相像。
今天,我們不談玄學,只談科學,在未來學家眼里,掌握硬趨勢,我們就能夠發現未來,而掌握軟趨勢,我們就可以改變未來。
那么,站在2020年年末的今年,展望未來,會有哪些硬趨勢出現呢?
未來學家把未來的硬趨勢分為八種,分別是:去物質化、虛擬化、移動化、產品智能化、網絡化、互動化、全球化、匯聚化。
他們都有哪些表現呢:
- 電子書,就是紙質書的去物質化。
- 電子游戲,就是傳統游戲的虛擬化。
- 手機,就是信息獲取的移動化。
- 智能汽車,就是產品的智能化。
- 網購,就是網絡化。
- 抖音直播,就是互動化。
- 美國大選影響全球,就是全球化
- 一站式終端,就是匯聚化。
你可能會說,這些不都是已經出現的事物嗎?不過,未來學家說,這八個硬趨勢,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著人類世界的走向,不管你在任何一個行業,只要用這八個硬趨勢系統來考量,就能夠預測出至少二十年的行業未來,然后再通過這些硬趨勢,來制定你自己的戰略計劃軟趨勢,就可以非常準確地預測未來。
好,既然說的這么神,那我就用這個模型來預測預測我所在的這個行業的在2021年,會迎來哪些重大的變化吧。
首先,我要先跟大家說明的是,我想要做的并不是一個自媒體賬號,大家也看到了,我在頭條的認證是教育領域,而我對自己的定位,也是在線教育從業者,我們的“大塊頭學院”正在籌備當中,未來,我們要做的,是在線教育這個領域的事業。
好,確定了領域,我們來看看這個領域的八大硬趨勢。
第一:去物質化
傳統教育需要的教室、桌椅、教具、課本這些物質化的東西,將被在線課堂,在線讀物所替代。未來我們學習的場所,也將不會局限于一城一地,過去為學區房而傾家蕩產的事兒,也不會再發生了。這一切的到來,并非是說互聯網改造了教育行業,而是整個社會轉型造成的結果。
大家想一想,大學文憑是不是越來越不值錢了?
為什么?
因為學會一項技能就可以應付未來幾十年的工作這件事兒已經不存在了。一招鮮吃遍天,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前,當我們走出校園,我們的學習生涯可能就已經結束了,但在未來,終身學習,終身迭代,適時更新自己的技能,才有可能應付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
另外,我為什么說教育的去物質化一定會實現,是因為,在過去,教育是功利化的,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考試,文憑是第一生產力。但未來的教育,是通向“學習自由”的教育。請大家記住這個詞,學習自由。
未來,我們的學習不再是被迫式的、填鴨式的,而是自發的,自主的,是為了個人持續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隨著中國社會的強大,教育,將不再是國家的責任,終身學習者,會從國家手中收回教育的責任。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積極地探索線上教育的可能性,建立一切為終身學習者提供的服務,開發各個類型的線上教育產品,為去物質化的教育,做好準備。
第二:虛擬化
老師在講臺上上課,學生在臺下聽講的模式,將會被虛擬的教育場景所取代。
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景象是,互聯網時代,一切線上商業都在瓜分著線下商業的地盤,唯獨線上教育跟線下教育,現在還處在平分秋色,甚至線上教育根本沒資格跟線下教育平分秋色的地步。
這是為什么?
核心原因就是因為,現在的所謂線上教育,說的土一點,根本不能算是線上教育,頂多算是遠程授課,跟過去的函授差不多。不都是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嘛,只是一個在教室里,一個是在各種場合中,其本質是沒有變的。
未來,像慕課、網易公開課這個類型的課程,甚至是包括像我現在做的這個類型的自媒體知識分享內容,都將被虛擬化的線上教育所取代。
教育,絕不僅僅是聽課。
教育,是一種體驗式學習。
請再記住這個詞,體驗式學習。
稍有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誰才是最好的老師,生活嘛。
稍有戀愛經驗的男士都知道,誰才是最好的老師,女人嘛。
對吧,人生中的大部分經驗,都是由體驗得來,由經歷得來,并不是因為你上了某一門課,考了某一個證書是吧。
所以,我認為,在未來,配合vr技術,智能AI而產生的情景式教學模式,體驗式場景模式,游戲式競技模式的教育工具,一定會應運而生。
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積極的關注技術革命,適時的建立技術壁壘,提前布局教育技術這個賽道。
第三:移動化
疫情以后,學校停課,在線教育突然發了一波力。
今年上半年,在線教育行業的融資額度是132億元,是去年上半年的兩倍。中國現在接受在線教育的人數已經達到4億。從增長的角度來說,國內最大在線教育的上市公司,跟誰學,網易有道的市值,半年的增長率已經超過了拼多多和美團。
另外,從今年1月到5月,在線教育創業企業,每天新增140家,是每天哦。
6月底,阿里宣布成立淘寶教育。
同時,咱們字節跳動也開始all in在線教育,今年的生機大會,更是提出致敬真知灼見的口號,并投入20億元,支持知識類中視頻。
根據艾瑞咨詢給出的數據顯示,預計2019-2023年市場規模復合增速將達到20.8%,增長勢頭保持穩健,到2023年,在線教育在整體教育產業中的占比將達到16.6%。
從這些數字就可以看出,未來,在線教育是一個很大的風口。
教育移動化的趨勢勢不可擋。
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風口上的豬,只是我們要警惕,等風停下來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落地。
第四:智能化
傳統教育以考試為交付目標的方式,將被智能化的服務式教育所取代。
教育從本質上說,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項服務。不是說你交付了產品,我就受到了教育。
這跟去商店買東西不一樣,花了錢,得到產品,消費就結束了。教育的重點在于學習的過程,就像是去游樂場玩一樣,交了錢,進了游樂場,消費才真正開始,整個游玩的過程,才是意義所在。
反觀現在的線上教育,基本上就是一個課程產品,教育平臺也都是課程商店,不管是得到,喜馬拉雅還是知乎,都存在統一的問題,那就是產品即是結果,沒有服務這個核心的元素。
傳統教育里面,老師改作業,當面教導,家訪,家長會等等形式,在線上教育是嚴重缺失的,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線上教育不能跟線下教育平分秋色的原因之一。
但是,隨著科技智能化的發展,人人都有一個家庭教師的夢想,必定會實現。
就像我們大塊頭學院一直以來都在提的一個概念,每個人,都需要一個人生教練。在終身學習的過程中,配備一個,甚至是一批教練,陪伴著你,隨時隨地指導著你,這才是未來線上教育真正的學習場景。
同樣,面對這個難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轉變思維,把服務意識帶入到教育中來。要跟學習者站在一起,為學習者的利益著想。
或許我們可能需要跟李佳奇學習學習,你看啊,李佳奇直播帶貨這件事,本質上是什么?
你可能會認為,是商家的一個渠道嘛。
錯了,李佳奇才不關心商家的利益,他關心的,是粉絲利益,他的直播,是為粉絲服務的。
他用自己的專業性,代表他的幾千萬粉絲,在全世界進行選品,為粉絲爭取最低價,還會因為商家給他的價格高,而號召粉絲封殺商家。
你看,李佳奇把購物這件事兒,變成了一個服務,一切為粉絲著想的貼心服務。他不但關心你買的貴不貴,還關心你買的開不開心。
而這,就是未來的線上教育,要做的事。
第五:網絡化
傳統教育的分班教學,分科教學,將被全網混合的超大班集體模式代替。
大數據會鏈接更多的人,把更多志趣相投的人組織在一起,而這些人的規模,要遠比傳統教育模式大得多。我們看到的,不再是一條街道上的小朋友,一個專業的好同學。我們將跟隨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的人一起學習同一門知識,并且通過社群化,網絡化,規模化的優勢,從同學們身上,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在未來,分享式的教學將成為主流。我們將從流水線的教育模式逃脫,進入云教育的模式。
第六:互動化
傳統教育中老師跟學生的課堂互動形式,將被更加深入的醫患互動模式取代。
過去,教育的主體是老師,我們看到現在很多教育機構,也把尋找優秀老師當作辦學的第一要務。事實上,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
教師應該像醫生,不只是將知識傳遞出去,而是先要通過觀察,了解學生,了解他的難處,他的病情,甚至是他難以啟齒的隱情,然后對癥下藥。不存在一張處方治所有人的事兒,更不存在一門課,讓所有人受益的事兒。
教育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模式,將從無差別的知識輸出,變成有針對性的個性教育。
雖然現在的在線教育,只能算是線下教育的輔助,但是,未來,我們相信,通過技術手段和線上教育系統的建立,一定能夠實現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第七:全球化
疫情以后,全球化的趨勢雖然有所放緩,但是教育的全球化,將成為一個趨勢。
換句話說,知識的全球化將成為一個趨勢。
隨著中國逐漸成為世界強國,未來二十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中國文化的輸出,和西方文化的中國化融合,都將成為教育領域必須要拓展的新領地。
第八:匯聚化
這就要說回我的理想了,做一個一站式的教育服務機構,將剛才說的七大硬趨勢,全都匯聚一體的知識服務,體驗式教育平臺,一直是我的理想。
希望這個理想能夠在未來實現。
好,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也許未來學家的話,不一定可信,但至少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判斷未來的思維模型,讓我們有一個對未來可期這件事兒的有力抓手。
不管你身在哪個行業,都可以用這個未來思維,預測一下2021年,你的行業將迎來的變化,或許,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天地。
我是大塊頭強尼,關注我,下一期帶給你更顛覆的思維模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