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賽無名局,這話還是有道理的。回顧近20年的大賽決賽,除了有明顯實力差距的比賽比如2012歐洲杯決賽、2002及2018世界杯決賽這種,剩下的比賽都非常膠著。進球基本上都是定位球、亂戰,或者遠射。靠常規戰術把對手打穿,極其少見,而且就算有也往往是在加時賽了。
比如04年,希臘靠一個角球拿下冠軍。06年,常規時間就是一個點球和一個角球(但比賽并不難看,齊達內領銜的法國隊控場和卡納瓦羅領銜的意大利防守都已臻化境)。16年,葡萄牙積累多少年人品化作一個加時賽中的遠射。
再比如08、10年和14年,都是僅有一粒打穿比賽的進球,而且10和14年都是到了加時賽才出現這粒進球。
今天的比賽也是一樣,一個閃擊,一個亂戰,別的就沒了。不是因為雙方水平低,恰恰是因為雙方都太重視了,在整體防守上發揮了高水平,從而互相限制了發揮。足球比賽就是如此。
先看開場那個進球吧,雖然看著沒啥特別的,但其實攻防都特別精彩。是一個比較少見的在決賽常規時間打出有效戰術的進球。
這一球,快速推進中,英格蘭的打法極其清晰,持球人近處的隊友一頓繞,成功地把意大利防守資源持續吸引向前,從而為后點插上的接應隊員贏得了的空當。這個空當只有一個身位、一秒鐘,但是球就恰好傳過來了,一蹴而就,極其精密的操作。
反過來看意大利,乍一看,是他后點漏人了,可是仔細看看錄像就知道,當時一共6個防守隊員,面對6個進攻隊員,已經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到最好了:前面三個人,一個阻擋持球人路線,一個跟著對方繞底線的球員,另一個保護禁區前沿;門前三個人頂兩個英格蘭的進攻隊員,也是常規操作,人再少就不行了。怎奈,英格蘭偏不撞槍口,而是非常聰明地把球打到了后點啊,那實在是沒辦法。饒是如此,意大利最邊上的后衛也只猶豫了一秒鐘,當他看明白英格蘭的傳球路線后,馬上轉身來撲后點,可惜來不及了,盧克肖的射門很到位,完全沒受干擾。
然后呢,我看大家復盤時說,英格蘭領先后太保守了,但我覺得這是馬后炮。首先,意大利最擅長打反擊,英格蘭如果繼續猛攻,焉知不會被打反擊吃虧呢?其次,英格蘭也不是完全不進攻了,只是意大利的防守也做得很到位而已。
總之,接下來就進入到了犬牙交錯的絞殺時間,拼心態和意志品質。為啥我總強調意志品質呢,因為其實在同級別的較量中,真的很難把對手戰術性掐死。不管打什么戰術,對手其實也在見招拆招,在對你進行反制,不可能讓你很舒服。最后,還是要落到球權的爭奪和位置的覆蓋,進而需要場上隊員拼搶的時候要又穩又狠,跑位的時候要又積極又清醒,至此不就看出來了么,還是拼心態和意志品質。
相信踢過球的人都懂,在體力耗盡、炸肺頭暈、神游天外的情況下,哪還顧得上那么多見招拆招啊,基本就是平時練熟了的那些本能操作,以及能把握個大的戰略(長的還是短的,打邊還是打中,壓上還是回收),就不錯了,因為場上11個人的思路又不可能完美統一,只能是盡量,所以對戰術的變化和執行,根本就沒有那么理想化,何況對手還在想盡一切辦法克制你的發揮。
我這邊,只概括來說,那就是全場兩隊再無什么絕佳機會,只有定位球亂戰、遠射,和一些被扼殺在萌芽狀態的進攻。
67分鐘,扳平的那球,是亂得不能再亂地亂戰
73分鐘,貝拉爾迪這球勉強算是個機會,但英格蘭的后防并沒有太大的問題,后衛線和門將之間只留了極小的距離,而果然,門將及時出來,成功干擾了射門。如果前鋒有世界級的冷靜和機敏,那么也許能進。如果是普通前鋒,真的沒法苛求他一定要進。
他們是在等待這種二次進攻的機會。要想直接進遠射,那太難了,要看運氣。但二次進攻卻是時常能制造出來的機會,只要自己這邊穩扎穩打,心態積極,那么就能一點點的積累概率優勢。
雖然禁區里防守隊員不敢貿然做動作,但位置上簡直是如影隨形。這就是為什么我說歐洲杯的防守要比美洲杯強很多。
總之,常規時間就是在纏斗與絞殺中度過,直到加時賽雙方體力下降后,才出現了一些稍微寬松點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