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林文苑述評】
《諸上座帖》是黃庭堅草書的巔峰之作,也是歷代草書中的經(jīng)典之作。該帖是他為朋友李任道抄錄的禪家語錄,所以文字晦澀難讀。
毛松馥先生認為,《諸上座帖》點畫圓勁飛動,筆筆中鋒,龍騰虎躑,力透紙背。深得“折釵股、“屋漏痕”之妙。此帖結(jié)字險奇,以欹側(cè)取勢,章法左擺右宕,大小錯落,由局部的不平衡達到整體的平衡。古人說山谷學懷素,但仔細審讀則是有同有異,異多于同,神似多于形似。懷素草法的一個基本特點是順勢而出,連綿不斷,而山谷草則是除少數(shù)字句或段落外,上下字多不連帶,有些段落甚至字字獨立。但整篇看去卻又草勢蔚然,渾然一體。黃庭堅特別強調(diào)書法要“字中有筆”,細審此帖點畫堅凈遒美,慢而不滯,疾而不虛,筆筆寫來,從容不迫。
毛松馥先生這件臨帖作品是書家在充分把握以上特點的基礎上一氣呵成的,很好地保留了原帖的經(jīng)典元素,是一件很難得的臨帖佳作。
毛松馥臨黃庭堅《諸上座帖》
局部1
諸上座為復只要弄唇嘴,為復別有所圖,恐伊執(zhí)著,且執(zhí)著甚麼,為復執(zhí)著理
局部2
執(zhí)著事,執(zhí)著色,執(zhí)著空,若是理,理且作麼生執(zhí),若是事,事且作麼生執(zhí),著色,著空亦
局部3
然,山僧所以尋嘗向諸上座道,十方諸佛,十方善知識時嘗垂手,諸上座時嘗接手,十方諸
局部4
佛諸善知識垂手處合委悉也,甚麼處是諸上座接手處,還有會處會取好,莫未會得,莫道
局部5
揔是都來圓取,諸上座傍家行腳,也須審諦著些子精神,莫只藉少智慧,過卻時光,山
局部6
僧在眾見此多矣,古圣所見諸境,唯見自心,祖師道,不是風動幡動,風動幡動者心動,但且恁麼會好,
局部7
別無親於親處也,僧問,如何是不生滅底心,向伊道,那個是生滅底心,僧云,爭奈學人不見,向伊道,汝
局部8
若不見,不生不滅底也不是,又問,承教有言,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學人如何解,向伊
局部9
道,汝甚解前問已是不會古人語也,因甚,卻向伊道,汝甚解,何處是伊解處。莫是于伊分中,便點
局部10
與伊,莫是為伊不會問,卻反射伊麼,決定非此道理,慎莫錯會,除此兩會,別又如何商量,諸上座
局部11
若會得此語也,即會得諸圣揔持門,且作麼生會,若會得一音演說,不會得隨類各解,恁麼道莫是有
局部12
過無過,說麼莫錯會好,既不恁麼會說一音演說,隨類得解,有個下落,始得每日空上來下去,又不
局部13
當?shù)萌耸拢揖康姥凼嫉茫湃说溃磺新暿欠鹇暎磺猩欠鹕尾磺翼N會取。
毛松馥臨黃庭堅《諸上座帖》全圖
(35cm×666cm)
敬請向右旋轉(zhuǎn)手機橫屏欣賞
【庸齋詩鈔】
山谷《諸上座帖》
板橋竹里碧桃生,氣韻諧和書畫工。
山谷草含蘭竹意,也如顛素起天風。
鄭板橋說,學畫竹的人一般不畫柳葉、桃葉,以避免魚目混珠,而他在畫風成熟以后則不管柳葉桃葉,統(tǒng)統(tǒng)掃入筆下,氣韻所致,即渾然天成。這是書畫功力達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結(jié)果。黃山谷草書學張旭、懷素,而筆法、字法、章法等等都自成風調(diào),他的點畫有竹的堅勁,蘭的精神,但是通篇看去,卻是和張顛懷素一樣,天風浩蕩,一瀉千里。
論山谷草書結(jié)字
二〇一六年一月
結(jié)字新奇別有法,逶迤郁屈走龍蛇。
試從張索尋根諦,一樣基因新著葩。
黃山谷草書結(jié)字有些別于常格,人或謂其杜撰,初亦信然。其后臨帖日廣,知其結(jié)字有本,多出自張芝、索靖、皇象章草和古法帖,略有變化(或變異),而百變不離其宗,如父子相貌有異,基因猶在,或有自創(chuàng),也未失其情理。故知權威之言,多不可信,何者?人事不可盡知,高高在上,以己所知,評論天下,往往以偏概全,形成誤導。更有半瓶醋者,一知半解,混跡網(wǎng)絡,妄談學術,大言不慚,貽害無窮,有志于學問者不可不慎。
讀山谷書論三首
一
黃公每悔師周越,習氣惱人言語多。
狂草風流今到古,不師周越待如何?
二
匠心驅(qū)筆墨淋漓,一變翻然百世師。
莫執(zhí)寒冰咎夏熱,自家面目未先知。
黃山谷云:“余學草書三十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藪俗氣不脫”。山谷品高學富,平生服膺之至,唯于此一語頗有異議。周越,北宋書法家,蔡襄、米芾都曾向他學書法,而山谷卻郁郁不平。書風是由書家的天性加學識融合形成的書法面貌,學識是日積月累的,學習周越的經(jīng)歷也是形成山谷書風的資源,不能把最后的成就同經(jīng)歷割裂開來,所以說“莫執(zhí)寒冰咎夏熱,自家面目未先知”。
三
字中有筆句中眼,妙語尋常見地真。
若是有人能悟得,筆端花發(fā)十分春。
黃山谷云“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這里的“眼”就是佛家所謂的“法眼”、“道眼”,是發(fā)人深省的字眼。“字中有筆”就是強調(diào)書法的書寫過程中要有點畫,有筆法,應有提按頓挫,不能草草過筆。換言之,就是字中要有耐看、好看,久看不厭的點畫(也包括結(jié)體)。草書用筆易浮滑,浮滑則字中無筆,書寫時一瀉千里,洋洋得意,后日諦觀,即散漫不收,這就是《書譜》所說“偏追勁疾,不悟淹留”所致。言語難以盡其奧旨,須從山谷及旭、素草書中求解。
毛松馥書《前赤壁賦草書卷》
局部1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
局部2
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
局部3
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
局部4
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
局部5
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
局部6
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
毛松馥書《前赤壁賦草書卷》全圖
(35cm×778cm)
敬請向右旋轉(zhuǎn)手機橫屏欣賞
【毛松馥藝術簡歷】
毛松馥,1946年生,字韻谷,號庸齋,山東新泰市人,書法家,楷、行、草兼擅,尤長于大草。出版有《毛松馥臨帖作品選》、《庸齋翰墨》(作品集),《庸齋詩稿》,1999年入編《山東中青年書法家叢書·毛松馥卷》等。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泰安市文化局、新泰市政府曾分別在新泰、泰安和省美術館為其舉辦書法作品展。毛松馥先生是早期山東書協(xié)會員,后來因為身體原因,自閉桃園,讀書臨池。他反復臨摹二王以下全部經(jīng)典行、草碑帖,研究歷代書論,在此基礎上進行書論寫作和書法創(chuàng)作,逐漸把碑帖的經(jīng)典元素轉(zhuǎn)化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去,成績斐然。有學者、書法家稱贊他 “筆下具有豐富的經(jīng)典藝術語言” ,“于二王用功最深,故能含英咀華,旁及顏真卿、懷素、黃庭堅諸家,皆能追本溯源,允稱淵雅。”還有學者稱贊他“書有晉韻,詩有唐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